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和意见

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和意见

家庭教育 2024-07-23 23:52:20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目标?

1、不要完美主义;有的家长给孩子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可能会做得不好;孩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

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和意见

2、不要和别的孩子作比较;家长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自家的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就非常令人满意了。

3、不要把培养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的EQ作为重点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4、现在就是最好;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

2.平时和孩子过沟通,谈谈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给自己定下个短期的奋斗目标,不要离现实和自身实力太遥远,必须以自身的能力为根据,然后让孩子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如何让家长高效参与教育过程,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我是@心理咨询师慧心谷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问题:“如何让家长高效参与实现家校共育?”我的回答是,多沟通、少矛盾、提意识。

以下是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一、突破家校沟通难题

我现在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最大的难题是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没办法互相理解,老师认为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家长认为老师不负责任,关注不到位,这样大家都在互相推诿,尤其班主任工作极为难做。

二、家长合理期待,减少矛盾升级。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都希望孩子成绩优秀,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努力尽力了就好。

三、部分家长的学习意识欠缺

每一个人都担负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科学育儿是这个时代的需求,孩子的教育没办法重头再来。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确实是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也很苦恼,还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孩子,留守儿童问题相对会多些,学校应多一些讲座班会之类的加强宣传给予指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育人,学校教育是育才,家校是一种互为补充的教育关系,不是学校的单向重复,家校合一,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委会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家校沟通的桥梁!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甄选出能够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的“家委成员”,家委主任的角色慎重认命,可以通过面对面开家长会的方式创造跟家长见面的机会,了解识别出几个KOL,再从中甄选出家委主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就是分工!班级分组,每个小组至少两名家委参与本小组的家校沟通。让每一个家委感受到自己都是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分辨出具备家庭教育能力以及某方面有专长的家委,也会为家校共育的如鱼得水注入力量。

第三步就是家委群的使用,热情大方积极的家委们会在老师或者家委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家校共育,家校沟通也会顺畅无阻。

此外,没有人生来就会当家长,也没有人生来会当家委。因此学校组织家长课堂是必要的,班级也可以定期进行家委会议,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以点带面,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和家庭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事情,特别是孩子们自主意识形成,德育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比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家长的参与,高效的家校沟通可以让老师适度地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学的研修以及对问题孩子的个性化心理疏导。

今年的两会第一天,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而家庭教育立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两年前的两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郝平就曾表示,教育部正在配合全国妇联起草家庭教育法草案,下一步将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就需要分析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才能制订真正管用的家庭教育法。

而家校沟通能促进学校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家庭环境与背景进行深入了解,这将为研究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提供便利,未来家庭教育法的拟定与实施将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带来新的天地,家校共育的共识度将会越来越默契,一个潜在的家校共育的条件: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观念,这是内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促成法建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