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怎么写

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怎么写

家庭教育 2024-07-20 16:38:03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道德与法治课程诞生的背景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怎么写

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探索法育的规律与特点,以宪法教育和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将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方法途径,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整合各部门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开展法治教育的机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


(一)小学德育教材缘起

1.政治教育(解放前-“文革”结束) 文革期间,在内容上主要传递的是语录化、口号化的政治宏大叙事与高度个人崇拜的现代神话,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系列的“ 运动”。

2.思想政治教育(80年代)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则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以应对改革开放之后,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的冲击。

3.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不断提高,德育的政治意味开始逐渐减弱。

4.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95年以后)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应对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建立起法律意识。

该课程的诞生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缺乏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诞生旨在通过教育来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奴隶社会的教育背景?

奴隶社会教育(education in slave society)是指奴隶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奴隶社会是在金属生产工具出现、生产发展、剩余生产品增多和阶级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促进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奴隶主贵族阶级独占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能。其特点是(1)产生了学校,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分化出来,脱离了原始的自然状态,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职能。中国奴隶社会已有校、序、庠、学、瞽宗等称谓。后期, 还发展了政治与教育合一的国学、乡学体系。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产生了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以及青年军训团等教育机构。古埃及的王国末期产生了宫廷学校。

基本内容

(2)文字的发展,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文字、典籍使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器皿上,而且开始了知识形态的积累传承。如西周时期已经形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包含了德、智、体、美诸方面要素,成为学校专门传习的科目。古希腊也产生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具备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职能。(3)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夏、商、西周“学在官府”,限定只收王太子、王子、诸侯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入学,乡学也只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六艺”以养成国家大大小小的官吏。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学校专为贵族阶级而设。古埃及的宫廷学校只吸收王子、王孙和贵族子弟入学。劳动人民子弟仍只能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通过长者或师傅的言传身教,接受自然形态的教育,成长为适合奴隶社会需要的劳动力。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助长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4)学校的发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如中国奴隶社会末期出现了孔子,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出现了昆体良等思想家和教育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背景养育背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