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的家庭教育,粗茶淡饭感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粗茶淡饭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粗茶淡饭的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味书屋中寿先生的家训是什么?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是鲁迅先生的塾师寿镜吾先生的“家训”,也是他给三味书屋的“三味”所定义的真正涵义,旨在教育子孙要甘当平民百姓,要满足粗茶淡饭,要享受诗书深意。
教师如何教给学生谋取幸福的能力?
谢谢邀请,这个话题严肃且沉重!
我以为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不可颠倒,因为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老师和家长的引导都很重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如果我们把老师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外在形象,开朗的性格,渊博的知识等作为学生获得幸福感的条件的话,那么随着这些条件的反复出现,学生的幸福感会逐渐减少,称此为学生幸福感的边际递减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则尽量不在短时间内复重某一教育行为;二,给予学生适当的挫折感。其中第二点更重要,因为饥饿的人往往有了粗茶淡饭就十分满足。
最为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倾注关爱之情则是提高学生幸福感的基本前提,一个教师无论你的外表多么帅气或亮丽,无论你的学识多么渊博,如果你对待自己的学生缺少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那么他们要想从这样的老师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是不可能的。可见,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教师既要讲究方法更要倾注真情实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只能教授学生以明辩是非、知识积累及帮助提高解读其中疑惑;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人生观。至于谋取幸福的能力,只能靠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程度来争取谋定,而非教师所能直接面授的。
幸福,每个人定义的都不一样。孩子此刻口里含着一块糖,那他现在感觉肯定是幸福的;失业青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此刻也是幸福的;父母见到远嫁的女儿回家,那一刻他们也是幸福的。记得多年前看《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定义幸福: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在大冷天,别人穿着棉袄,我没有,他就比我幸福;内急的时候,茅房里有一个坑,你占着,你就比我幸福。当时听到这段话,被范伟幽默诙谐的表演弄的捧腹大笑。后来多少次回想起这段话,觉得蛮有道理的。
所以不同人群,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下,定义幸福的概念不一样。老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抗挫折能力,这尤为可贵。一个孩子具备这些良好的品行和能力,也就具备了获取幸福的能力了。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指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由此可见,幸福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人人都憧憬、向往、追求、奋斗。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如果要问,人最主要关心什么?其中一个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敎给学生谋取幸福的能力?将学生带到知识王国,让学生自主品尝学问大草原的鲜美之草,尽情享受美不胜收的风景,汲取丰富的营养,精神百倍地去迎接灿烂的人生之路。这是有志成为幸福教师面临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激发内心的人文情怀,“师以从教为乐”,所谓“乐”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如何让教育成为教师生命“诗意的栖居”,通过专业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自己带来持久的职业幸福感,这是对教师终身职业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懂得,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获得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是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拥有学生的爱,是为师享受不尽的财富。只有有学生的爱,才能自信,才能感受到幸福,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观。黑格尔说,“造福于人,无疑是幸福”。
教师应把幸福观融入到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修养、提升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显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挖掘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通过大量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成长,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幸福源于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只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建立自信心。追求幸福的社会,需要具有创造幸福生活能力的代代新人。代代幸福生活的新人的培养,需要代代幸福教师的辛勤耕耘。做有理性思想、能尊严职业和过幸福生活的教师,才能真真正成为有灵魂的教师。这是时代赋予广大有志教师光荣而迫切的历史使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粗茶淡饭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粗茶淡饭的家庭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