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国外的家庭教育,国外的家庭教育现状

国外的家庭教育,国外的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 2024-01-03 16:32:30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外的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美家庭教育故事?

1. 宋嘉树: 坚强的意志

国外的家庭教育,国外的家庭教育现状

漫天大雪,冰天雪地。父亲带着三个女儿边唱英文歌,边跳企鹅舞。妈妈拿着伞冲了过来:“你们大雪天在外面干什么呀?”父亲大笑: “雪天最好跳企鹅舞了。我可是最早一批从船经过南极看到企鹅的中国人啊。我就是让她们从小强身健体,锻炼坚强的意志,为新中国的未来做准备。“孩子还这么小,都还不到十岁啊,这么冷的天,会冻病的?”父亲说:“冻怎么会病,穷才会病。她们从小就要知道,中国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贫穷的问题。我的女儿,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她们是将来要建设新中国的新女性。”

这是影片《宋家王朝》的一幕。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宋家从小的教育,终创造“一门天下,宋家王朝”。

2. 阿姆斯特朗: 梦想的翅膀

任何一个孩子,原本在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是,却可能因为家长的冷嘲热讽而破灭,因为家长的指手画脚而夭折,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而丢失。梦想的翅膀,一旦被剪断,就再也无法复原,甚至烟消云散。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社会体系的不同,中美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教育观念也有很多不同,各有利弊,中国很多家庭也在努力学习,扬长避短、借鉴好的模块培养孩子。

美国: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多以引导为主。中国父母,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的差异主要可以从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了解。中小学教育时期,两国的着重点就已经不同,中国重理论知识积累,美国重实践能力培养。

1.在学习方面。中国家长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美国更注重实践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家长会教孩子识字,算数等。并且,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因为要赢在起跑线上。相反地,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实践能力。美国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事物的范围很广,他们不愿意机械重复书写记忆,而愿意做实验和调查各种现象,利于思维发散和观察力的培养。

2.在生活方面。中国父母怕孩子犯错,美国人则尊重其意愿。当然,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安稳顺利。因此中国家长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引导孩子,在重大决定上,比如高考报志愿,也许很多孩子本来是想去远一点的城市读书,但往往会考虑到父母的观点而改变决定。而多元化的美国人,向往自由、竞争、独立。比起依赖,他们更推崇独立。家庭间的纽带关系较为松散,这从美国的高离婚率、高非共同居住率都可以发现。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

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

中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首先,这个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

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的家庭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