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高考加分调整方案(广西高考加分调整方案)
近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党委统战部、民宗委、公安厅、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退伍军人事务部、国台办联合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考加分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各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
_
5个国家加分项目及实施范围不变,降低部分项目分数
《方案》保留全部5项国家奖励积分项目。在:
保留且积分不变的国家奖励积分项目有3项:
烈士子女的候选人可额外获得20分。
退役军人考生在服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或者被战区(原军区)单位授予以上荣誉称号的,可加分20分。
退役军人个体经营者可额外获得10分。
有两项国家奖励积分项目保留但积分有所减少: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户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过渡期内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户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保持不变(仍为10分),并有所减少过渡期后降至7分。
“少数族裔候选人加分”项目。过渡期内,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保持不变,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减少。过渡期过后,奖励积分将会减少。
缩小地方加分项目实施范围,减少项目积分
“农村户口独生子女考生、二女绝育户考生加分”项目。2020年农村户籍独生子女家庭考生、二女绝育家庭考生加分保持不变,2021年起加分由10分降低至7分,项目逐步取消取消。也就是说,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广西农村地区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考生和二女绝育家庭考生,不再享受额外积分。
“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项目。过渡期内,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将减少。过渡期结束后,仅保留边境县考生加分,但参照当地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加分由20分降至15分。同时,取消鄯善县、防城港市港区考生本项目加分。我区对边境县考生保留地方加分政策,主要是从维护国家边境稳定安宁的大局出发。考虑到边境地区居民对国家边境稳定的贡献,以及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等因素,有利于帮助边境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为巩固和巩固边境地区提供人才保障。振兴边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也是我区落实固边振兴国策的重要举措。
_
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地点必须“统一”
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前,“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项目不要求户籍、学籍和实际地点学习的内容必须在同一领域。为使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真正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我区在这两个项目中增加了“三统一”条件要求,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更加准确,更加公平公正。“三统一”是指考生在规定期限内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地点在同一地区,即考生初中(含初中、高中)6年户籍。下同),高中3年完整学籍和实际就学3年地点必须在我区同县(市、区)或所有市区内,区、区同积分加分政策城市。
考虑到目前部分高中生正在异地就读,为保障异地就读学生的合理权益,我区允许这些学生选择继续异地就读,并给予奖励普通高考分数以过渡期加分分数为准;也可以选择2020年春季学期在规定期限内转回居住地学习。普通高考加分以居住地加分为准。目前,在户籍地以外就读的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将学籍转回户籍地并在2020年春季学期规定的期限内实际学习的,视为符合“三统一”条件的,按照居住地加分。项目奖励积分。逾期申请的,视为不符合“三统一”条件。
_
设定2020年至2022年三年过渡期
《方案》设置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为积分调整过渡期,过渡期内,地方积分项目和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积分价值将调整减少。过渡期的设置主要是按照国家要求,为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提供缓冲期,充分体现加分政策的连续性,使调整后的项目降低分数可以逐步实施,以确保平稳过渡。同时,要兼顾各方利益,考虑当前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不同学生群体的合理诉求。
_
严肃查处普通高考加分资格造假行为
考生本人对其申请的普通高考加分资格的真实性负责。考生以欺诈等方式提供虚假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民族、户口、学籍、实际就读地等个人信息获取积分的,一经查实,取消相应积分资格。根据法律法规。同时,暂停其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年至3年,违规行为将记入考生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对审核工作中出现的失职、失职行为进行查处和问责。有关人员向不符合加分资格的考生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档案等,使其获得加分的,将由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政策分析
一、普通高考加分调整有何意义?
此次调整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区普通高考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成长和国家选拔。人才与社会公平有机统一,同时保障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地区的巩固与安宁。
2、本次加分调整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此次调整主要是根据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台办等五部门的要求。遵循精准施策、严格程序、协调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原则,充分考虑近年来的情况。根据我区教育发展实际,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将适当调整。
3、主要调整有哪些?
本次积分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积分项目分数降低。二是在“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中增加户籍、学籍、实际就读地“三统一”要求。三是设立2020年至2022年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地方奖励积分和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奖励积分价值将被降低。四是过渡期结束后,对除边境县以外的其他县考生取消“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项目。
4、哪些国家奖励积分项目和积分保持不变,哪些发生变化?
根据国家要求,保留:分不变的国家加分项目,即“烈士子弟考生加分”和“服役期间荣获二等功及以上功绩者或被国家授予的奖励分”。战区(原军区)以上单位荣誉称号考生加分和“个体退役军人加分”,加分分别为20分、20分、10分。
国家加分项有两项保留项目但降低分数:“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户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以及“少数族裔候选人的加分”。其中,“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户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的加分,过渡期内保持不变,有所减少过渡期结束后;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过渡期内,符合“三统一”条件的项目加分保持不变,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项目加分保持不变。过渡期结束后,奖励积分将减少。
5.本地积分将如何调整?
为兼顾各方利益,体现教育公平,按照国家有关加分改革原则和要求,对地方加分项目和数值进行了重大调整。
第一项是“农村户口独生子女家庭考生和两女绝育家庭考生加分”。考虑到已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户籍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的贡献,这一加分属于递延的激励政策。2021年起,该项目的奖励积分将减少,并逐步取消该项目。也就是说,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201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广西农村家庭独生一孩考生以及有两个女儿绝育的考生将不再享受此项加分。项目。
第二项是“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过渡期间,奖励积分会减少。过渡期结束后,仅保留边境县考生加分,但加分减少,山区县考生加分取消。
6、为什么保留边境县考生的地方加分制度?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从维护国家边境地区稳定安宁的大局出发,出台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边疆的政策措施。我区保留对边境县考生地方加分政策,主要考虑到边境地区居民对国家边境稳定的贡献,以及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等因素,有利于帮扶边境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为固边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我区贯彻固边振兴国策的重要举措。
7、为什么户口、学籍、实际就读地要“统一”?
对少数民族考生和山区、边境县考生普通高考加分,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对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给予适当补偿,促进社会公平。对于在居住地以外、教育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学习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还可以从原居住地获得更高的加分。或者在学历较高地区就读的学生可以将户口迁至高甲。不同地区获得高额加分,不符合教育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当前国家对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的新要求。按照国家加分政策改革“精准落实”的原则,为使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真正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在“加分”项目中增加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区、边境县考生”“三统一”条件要求,确保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更加准确、公平并且公正。
八、为什么将2020-2022年定为加分调整过渡期?
设置三年加分调整过渡期的主要依据:一是按照国家高考加分改革积极稳妥、保稳定的要求,合理设置过渡期,坚持要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制定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分步实施方案,避免政策出现大起大落,确保平稳过渡;二是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考虑当前普通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不同学生群体的合理诉求;三是充分体现加分政策的连续性,使调整的项目和降低的分数能够逐步落实,使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更加合理、公平。
9、社会考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如何确定?
社会考生符合初中户籍、高中生户籍、实际就学“三统一”条件的,可按照报考当年的“三统一”条件,按其居住地对应加分。普通高考;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过渡期内,执行相应年度不符合“三统一”条件的加分。2023年及以后,根据初中户籍、高中生身份和实际入学情况,实行减少加分或不享受加分。高中期间不在居住地就读的社会考生,不再通过转学手续认定为符合“三统一”条件。
例如:考生A,少数民族考生,2019年以前高中毕业,其初中户口、高中学籍、实际入学情况均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如果参加2020年至2022年的普通高考,无论在哪里补习,都可以享受20分。少数民族考生获得加分,2023年及以后参加普通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15分加分。
考生B是少数民族考生,2019年以前高中毕业,初中户口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高中学籍和实际就读地在南宁市。无论在哪里补习,2020年参加普通高考可享受15分,2021年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10分加分,2022年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7分加分。2023年及以后入学考试不能享受高中报名地点(巴马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根据实际就读地(南宁市),少数民族考生只能加3分。
10、申请院校时如何使用国家加分和地方加分?
根据国家规定,国家加分在申请全国所有高校时使用,而地方加分仅在申请本地区高校时使用,不能在申请外地高校时使用。地区。考生报考区外高校的,以全国加分中最高分的成绩计入普通高考总成绩,作为报送依据;报考本地区高校的,以全国加分中最高分作为备案依据。地方加分中的最高分计入普通高考总成绩,作为备案依据。
11、同一考生满足多个奖励积分条件,积分可以累积吗?
同时满足多项奖励积分条件的考生,奖励积分不可累计。只能选择其中一项计入普通高考总成绩。自治区招生考试机关根据考生获得的加分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以及考生报送的大学是区外大学还是区内大学,选择对应的最高分数。进入普通高考统一考试总成绩。
例如,符合“三统一”条件、户籍为南宁市、壮族、个体户退役军人的:A考生,可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国家加分3分、个体户加分的优惠政策。2023年参加普通高考的在职退役军人。军人考生享受国家加分10分,普通高考总分为500分。招生时,最高10分计入普通高考总成绩,按510分提交申请。
考生B,符合“三统一”条件,户籍为壮族横县,为广西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考生,2003年10月出生,就读普通专科时2023年高考,可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国家加分5分。农村户口一孩家庭考生和两女绝育家庭考生,当地加分7分。该考生普通高考总成绩为500分。区外和区内高校申请表请同时填写。招生和报送档案时,区外高校将国家奖励分的5分计入普通高考总分,以505分用于报送;区域内普通高校按加分最高的7分计入普通高考总分,列为507分。
12、为什么按时转回居住地学习可以视为符合“三统一”条件?
我区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前,并无户籍、学籍与实际就学地点在同一地区的明确要求。考虑到部分高中生目前正在异地就读,为保障异地就读学生的合理权益,允许这些学生选择继续异地就读,高考考试加分将按照过渡期加分的分数加成;也可以选择今年春季学期在规定期限内转回居住地学习的,高考加分按照居住地加分加分。目前,在户籍地以外就读的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在本春季学期将学籍转回户籍地并在规定期限内实际学习的,视为符合符合“三统一”条件的,按照居住地加分。加分。逾期申请的,视为不符合“三统一”条件。
但重点大学招收农村贫困生的“国家专项”、“大学专项”、“地方专项”等三类专项项目资格认定,不适用本规定。受灾地区。
十三、符合我区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但户口未迁入我区的考生加分如何确定?
申请“烈士子弟考生加分”、“服役期间获得二等功以上或者被战区(原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考生加分””、“自营退役军人考生加分”、“归侨”四个国家加分项目考生,包括“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对于户籍没有明确的要求。只要符合我区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并报名成功,即可按照规定享受加分照顾。
申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区边境县考生加分”项目的考生,户籍必须在我区,否则不享受加分。
相关资讯
-
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及答案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4-12-10 14:00:04 0
-
成人高考考什么内容 有哪些科目(护理专业成人高考考什么)详细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因此,成人高考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很多学历低的人想参加成人高考来填补学业上的缺陷。但对于失学多年、已经参加工作的上班族…
2024-10-04 09:34:20 212
-
2023高考录取分数线(2023高考录取人数是多少)详细阅读
文/爱叨叨的学哥2023年高考,部分考生将根据不能选科的情况进行录取。只有通过了高考这一重要考试,考生们才能彻底结束12年的苦读。考生们在高考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成…
2024-10-04 08:19:26 614
-
奖品中考满分作文(奖品作文初中)详细阅读
中考福利来了,丰厚奖励等你来!本文从加分政策、奖学金、优惠政策和志愿者举报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考的福利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1、加分政…
2024-10-04 07:16:12 477
-
北京的中考题(北京中考卷简单吗)详细阅读
原标题:北京高中试卷像幼儿园题一样简单。一些名校的学生认为这很简单,女孩就利用了这一点。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
2024-10-04 05:32:37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