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家庭教育 2024-06-30 21:05:02 722 教育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梳理一下关于古代政治制度的考点,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了!一.知识归纳1.秦朝:

中央实行三宫九卿制。“三宫”是指宰相、太守、御史,掌政、军务、秘书、监察;“九清”是指中央各部门的专职官员。

古代政治制度表格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2、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设立的,唐太宗完善的。中书省起草政令(中书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批准(门下举动),尚书行颁布执行(尚书行代)。三省权力集中于皇帝;六部:官、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这是封建社会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3、宋元时期:

(一)北宋:按照“分权”的原则,设副宰相三人,参政、主管行政,枢密使主管军事,三人使者负责财政。

(2)辽:实行“藏汉分治”。中央政府设立北方官员,管理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北方官员都是契丹人。还有南方官员,是契丹人或汉人,管理汉人和渤海人。

(3)西夏:实行党官与汉官分置制度。

(4)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秦朝的宰相、唐朝的尚书省),设置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宗教事务。

4、明清时期:

(1)明初:中央废除宰相,分权为六司。六大臣直接听从皇帝的命令。

(2)清初:君臣会议讨论政务,限制皇权;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乾隆帝废除君臣会议议政;中央设立诸侯书院,管理民族事务和外交事务。

二、古代政治制度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一)退位制度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由部落联盟民主选举产生首领的制度。

(2)皇位世袭制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皇帝(或皇位)可以代代相传(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历时近四千年)。

(三)以王位世袭制取代退位制是历史进步;因为王位世袭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抗的产物。

2、夏商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

王位世袭制度的形成;设立总理、部长、大臣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度:

(一)西周的宗法制度是与封建制度相互排斥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直接从原始社会的父系父权制度演变而来。它有在宗族内部规定后妃制度的方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族长在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二)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即其特点):一、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其次,它规定了大小教派之间的相对差异。第三,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封建制度。

(3)宗法制度的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宗法制度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如“尊祖”、“认祖归宗”等。氏族”;负面影响:容易形成“裙带主义”、“宗派主义”等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

四、秦朝的最高皇权和中央官制: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设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皇帝拥有全国军政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也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虎符由皇帝掌管、颁发。

特点: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表明皇位是世袭的,权力不能转移。另一方面,皇权的至高无上则表明地位不可逾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职能:在秦始皇设立的中央机构中,宰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御史也处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国家军事事务。总理之下设部长,主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评价:秦朝中央政府主要官员职位在地位、责任、权利上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军政大权均由皇帝掌控。但重大军政事项的决定,一般都是先由宰相、御史、大臣等朝廷讨论,最后由皇帝作出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

五、汉代至元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

(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司、工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初沿袭元朝制度,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使中国历史上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2)内阁的出现: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军机处的设立: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加强了皇权。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三、规则概要

1、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体制的基本特征。

2、皇权与宰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体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皇权的强化和宰相权力的削弱是一个基本趋势。

3、历代中央官制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秦汉、隋唐等。

4.热点和冷点

1、中国古代各朝代中央官制的具体内容和总体演变趋势,一直是历年来高考的热门话题。

2、历代中央官制与当时历史阶段特征的衔接是高考的冷点。

高中地理gzdl100、高中历史gzls11、高中政治gzzz010公众号,史上最全最新资讯、备考计划定期发布,再也不用担心综合文科丢分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通过微信“gels-ln”添加文宗君,您的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