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梁启超家教?
要谈梁氏的家风与家教,不能不从梁启超的早期教育谈起。至少有三个至亲的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他的祖父,二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位是他的母亲。
在梁氏家风与家教的传承中,梁启超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教育九个儿女,不仅个个成才,而且都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品格和素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先是基于父爱的教育。他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一再表示,他对他们的爱是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他是勤于给孩子写信的,同时也要求孩子经常写信给他。梁启超对待儿女,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生活、健康,更对他们的品性、为人、立身、处世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
首先是“知者不惑”,他说:“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做到这几条,就可以说是“不惑”了。
第二件,则要练就抵御各种诱惑的本事,“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1.让孩子“见”知识
梁启超曾经在教育自己的大儿子梁思成的时候说过:“你现在学的知识还是太专一,我希望你能在毕业之后的一两年中,分出一部分时间,去学习一些其他的知识,多见世面,多下功夫”。
现在很多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观关注孩子的成绩上,却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层面。多读书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增加孩子的见识。
每天只要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就可以,不会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但是可以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孩子将会受益终身。
多给孩子选择一些科普类、传记类的书籍增加孩子的知识层面,提高孩子的眼界,让孩子“见”知识。
2、让孩子“见”挫折
梁启超在传记中也多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大儿子梁思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梁启超写信吐苦水,梁启超在回信中写到:汝生平出镜过于顺遂,笑笑的挫折正是磨练德行之好时机。
在梁启超看来:可以处以忧患中是人生之幸事,可以使让人精神振奋,志气立强。
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养在温室之中,孩子被保护的太好,是很难成长的,也会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也解决困难的能力,适度的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增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孩子“见”世界
梁启超家书的背景?
梁启超家书是梁启超与其亲属、朋友的书信集,主要反映了梁启超的家庭生活、人生观、学术思想,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这些书信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也富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共给他们写了400余封家书。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既是父亲的助手,又是弟妹们的领班,她去加拿大后,成为弟妹们联系的核心,因此梁启超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其他子女传阅。
在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迫命令。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亲切的导师、知心的朋友。孩子们也向他坦诚地诉说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梁启超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他特别关注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具有“不惑”、“不忧”、“不惧”的君子德行,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新民。无论遇到何事都能有睿智的判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不惧的精神。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们,在家书中他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氏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却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体现了爱国家风的良好传承。
梁启超家书的另一特色是充满爱心,洋溢亲情。在家书中,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反而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亲切的称呼、细致的关怀、深情的思念、真诚的告白、娓娓的诉说、谆谆的教诲,无不展露出梁启超深深的父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综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