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6次高考失败的曾国藩是谁(曾国藩连考5次才得生资格)

6次高考失败的曾国藩是谁(曾国藩连考5次才得生资格)

家庭教育 2024-06-15 20:24:28 865 教育网

190年前,也就是1832年,被誉为“千古绝人”的曾国藩还是个渣男。22岁的他继续和父亲一起参加考试。这是他第六次参加考试。他的父亲已经参加过17次考试。

这次不同的是,他的父亲也在名单上。由于文理不通,他被视为反面典型,被挂牌“批评”。

6次高考失败的曾国藩是谁(曾国藩连考5次才得生资格)

回家后全家人庆祝,他却只能把自己关在屋里思考自己的错误。

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第二年我获得了奖学金,第二年科举,然后像作弊一样,我通过了科举考试,被道光皇帝列为翰林第——名第二名。

曾国藩提倡读书,但挂牌子批评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后发生了什么让他的人生感觉像是一个奇迹?

显然基因不好,家庭背景也不好。是否可以用古人简单的思维来解释:祖坟里有烟冒出来?

很多人把他视为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弥补自己的弱点的案例,以此来激励自己或他人。但他在22岁之前可能并不勤奋或努力。

这条路被堵住了。

指导你的认知框架,也限制了你

答案在于对“艺术和科学文盲”的批评。为什么我不能掌握艺术和科学?我怎样才能掌握它?

前六次,他和很多同学一样,纠错题、更新题。他当然相信努力可以弥补弱点,大不了比别人少睡一个小时。

如果他睡得少,参加多个级别的比赛,他的父亲就考了17次,而他这一代人至少要考18次。

这次屈辱让他警醒,让他认识到自己学习模式的局限性。和他的父亲一样,这样的努力恐怕要花他一生的时间。必须重新设计新的学习模式。

他将自己的文章与高分作文进行对比,深入挖掘方法和思维方式,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二是堆积文章。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着眼大局,从小事做起,先决策后行动。

这就是大多数学生正在做的事情。由于长期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范式,固化的模型可以帮助你快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限制了你解决新问题。

认知由过去定义,它决定了你看问题的方式。这里面也有你的未来。

学习就是解决新问题。如果你的认知不能有效解决新问题怎么办?

尽管我们知道习惯塑造认知,认知引导行为。只有新的处理方式才能带来新的认知。但打破旧模式可能会导致混乱和情绪动荡。所以,无论你多么有才华,人都需要经历重大挫折才能有所突破。

只有认识到认知框架的局限性,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利弊,找到根源,才能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认知起点是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是生存的前提,也是人机关系的基础。它也是个人价值和健全人格的核心。——我值得被爱,我理解别人,我接受现实。

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培养健康的人格。例如,学习的过程也是犯错误的过程。父母对错误的态度会导致孩子形成同样的态度。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就会受到批评。你害怕犯错误。离错误越远,你就会越保守,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你就会无能为力。

只要你愿意,大脑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任何改变。

像曾国藩那样经历过挫折和战斗的人并不多,但如果你读好书,把道理(往往被忽视的常识)付诸行动,坚持下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你自然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来自他的著作和他人的分析,结合认知行为科学。能够将挫折转化为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圣人之志。他比任何人都想成为圣人,这使得他能够主动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静坐。在他著名的12天课程中,冥想排在第二位,他坚持了三十多年。坐下来,让心平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寂静和开悟会产生智慧。

三、行动起来。他说,人生就像成熟的果实,不能急躁,也不能懈怠。经过辛勤的耕耘和热心的培育,它们会慢慢成长、成熟。

四、敬畏。他说,优秀的人之所以被埋葬,就是因为一个“傲”字。他尊重自然、人性、规律、大势。他所害怕的一切都可以为他所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