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孩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照顾孩子如果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
大家好,我是@微笑教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欢迎点赞和关注。
教育孩子有多种办法, 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和教育观念有差别,在孩子教育方面容易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的情况,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和家里人沟通:
组织一个小型家庭会议
和家人静心坐下来,开个小型家庭会议,确认好主题,一起聊聊孩子的教育思路,各抒己见,建议一定要和睦,如有老人,避免伤及老人的自尊心。大家平心静气地规划一下,确认每个家庭成员的“岗位职责”。达成共识,请求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相互避开
如果需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开和自己教育观念相左的家人在场的时候,实在避不开一定要注意情绪,家人间相互照顾一下彼此的情绪。更不要当面指责,可以在事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建议的形式沟通。
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
比如用一些身边的有趣的例子来启发对方,重要的是沟通时要控制好情绪,避免引起冲突。
达成共识立即行动
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后,要积极采取行动,让对方看到成果并努力争取对方的认可。起码要让对方看到你考虑这个问题是认真细致的。
以上就是我对照顾孩子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微笑教师,感谢点赞和关注。
家庭成员坐一起探讨,分析!这个时候可能有一些家长是自己的想法,想让孩子这样那样,有些家长是观察孩子的表现,然后再教育!这两种方法你一看应该就知道应该怎么教了吧!所以要学会做一个会观察的家长,不要做一个皇帝家长!
教育观念不统一,是教育者最大的困难,也是对被教育者最大的伤害。我记得和学生们沟通时,很多孩子会提起家长的意见不同,会经常争吵,或者是隔代人参与教育和父母意见分歧较大。面对重重困难,主抓教育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定式和大的方向,首先和干扰你的人进行沟通,确定好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谁的教育对孩子更有帮助,所有参与教育的人都要达成共识,那么今后的教育中,主要负责教育的人每次的教育方式不管对错,其他人不得在孩子面前反驳,事后可以共同探讨,修改不足。如果孩子有大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那就得寻求专业帮助,我经历过无数的家庭调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孩子有必要时,需要第三者插足。
视频加载中...都说隔代育儿相爱相杀,但是夫妻之间的育儿何尝不是呢。一家人,一个屋檐下,育儿观念肯定是要碰出火花的,因为我们不一样,真的不一样。我以前也为这个问题苦恼,但现在已经想开了,因为经历的多了。
很多妈妈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就是因为隔代育儿观念的不同。但是全职妈妈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操持,我想也是很累的。
我妈前段时间住院,我一个人带娃10天,真的就是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帮忙。生活被硬生生的割裂成,只有孩子睡觉的时间和孩子不睡觉的时间。终于体会到,没人帮忙,自己想偷个懒,都不可能。
所以,如果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矛盾是必然的。但是作为妈妈,同时也轻松了不少。既然享受老人帮忙的便利,那就坦然的接受育儿观念的不统一的吧。没想的那么糟心。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全职妈妈的求助,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把孩子带的太依赖自己了,完全离不开妈妈,天天跟个粘皮糖似的粘在妈妈身上。
以前我自己也有点被洗脑,感觉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肯定比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好,为此还因为自己没有全职带孩子而内疚了一段日子。
现在想来,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全职。还有,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全职带孩子的。我闺蜜就说,她不可能为了孩子不上班,那样自己会不快乐,感觉没有自我。
所以,我觉得,我们都是在当下做了最好的选择,没啥可内疚的,也不要抱着老人带孩子就很糟糕的感觉。
作为家长该如何改变教育观念?
现在多数家长还停留在中国100年前的教育理念上,虎妈比比皆是。一些虽然不那么狠,也是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管所致。教育理念基本相同,所以还有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说“不听话就打”,只不过前些年老师有比较严重的收礼现象,才有很多家长怀疑礼物比别人差而孩子受刁难。我们中国已经处于新时代,教育理念要跟上时代步伐,只不过有很多人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跟不上时代。改变教育观念对中国人来说确实很重要,否则会影响国家的未来。建议在孩子上学前起码有一个直系亲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参加新时代教育学习班,或者发给学习材料自学,考试合格孩子再上学。
随着当下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个人认为在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改变的是由父母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一些存在问题的教育观念,当然也要继承老一辈优秀的教育理念。面对任何问题不能双标,但可以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前提是必须要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的附属品。所以无论你是何种阶层,不要向孩子灌输唯有读书论,或者读书无用论等言论。读书或者不读书,这件事情是孩子是主体,我们不能去代劳,我们要做得是引导孩子完成基本的义务教育或者更高层次的教育。也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子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但我们必须告知,读书不是为了成绩,也不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而是让其刚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让其将来有更多机会去选择成为怎样的自己。
其实,一个家庭便是一座学校,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下,你是什么样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应该将孩子看成镜子里的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来更好地规范孩子。
最后可以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下有很多网络课程可以了解学习。
育人先育己。
回忆我自己小时候所受到的父母教育,其实非常简单,他们是老老实实在工厂上班的普通工人,响应号召无偿加班,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大半辈子,印象中除了下班回家做饭操持家务,也没什么特别嗜好。
这就是我所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当父母在工厂加班未能及时回家时,我看到留的字条,自己热饭菜自己写作业,为什么?因为我看在眼中的,是父母辛勤的身影,所以也学会了勤劳。
现在轮到我教育女儿,刚刚开始的时候雄心壮志,但是到具体落实环节例如每天作业,也难免走上那些“错误”的路,于是开始反思,作为父母,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更进一步,作为老师,如何改变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于是也便有了开头那句话:育人先育己。
教育方式根植于教育者内心,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就是改变父母自身,很难,但有希望做到。
第一、父母自身加强学习,尤其是阅读学习
以我自身经历为例,阅读提高的确非常明显,本身是教育专业毕业,但那些教育专著多年没怎么看,基本忘记干净了,现在重新思考时,发现隐约有些内容是曾经见过的,果不其然,翻开书,人家早就讲过。《爱弥尔》这本书我至今还在读,用小说来阐述教育,也不那么枯燥。网上的学习同步进行,现在太多公众号发表教育类文章,虽然良莠不齐,但数量足够,从中寻找营养还是可行的。
经过学习,才会发现不足,才会更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第二、父母自身多反思,多深入思考问题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进步,这句话我曾经用于学生鼓励,现在也用于给家长,更是给自己。上完一节课,我下意识地会和办公室老师们一起商量一下得失,几句话而已,并不太费事,但对自己的教学提升非常显著。因此,对父母来讲,遇到问题,不妨静下来思考怎么解决,而不是用情绪解决,用暴力解决。解决完问题之后,思考一下这次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未来借鉴的,一般我会记录下来,写在空间上。
其实教育观念转变与否,就要看是否跟上时代的变化,如果做父母的教育理念比较前沿,没必要转变,如果必须转变那首先就是提高家长的思想,认清楚新时代的形式
再者培养学习型家长。因为我本身就是做教育的,经常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学习,每次都参加学习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比没有参加的家长教育孩子更科学,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实家长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其原因是家长文化基础差,对孩子教育以及对教育形势缺乏了解造成的。
然后培养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 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老师。家庭关爱缺失,孩子会前程暗淡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让家长认识到肩负的教育责任,家长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观念。
最后亲子交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老师可利用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对学生指导,让学生利用亲子间的交流来改变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家长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关乎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广大家长们必须重视起来,从现在开始做起,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不断探究科学家长教育理念形成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你想改变家长哪方面的教育观念,就经常给家长开会,探讨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潮流。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妈发生分歧,该如何处理?
教育孩子时产生分歧,如何解决?
用好三步,十二字。
一,忌急宜缓
和孩子产生了分歧,家长千万急不得,越急越会对立,越会把事情办糟。不如各自打住,说一句“容我俩以后再谈”。
二,换位权衡
把家长的说法和理由权衡一遍,再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权衡一遍孩子的说法和理由,如果孩子对,就要和孩子积极沟通,去肯定或者赞扬孩子的分歧。
三,寻机再议
如果换位考虑,还是觉得孩子的分歧不成熟,就要创造环境,寻找机会,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务必在让孩子口服心服上下功夫。
因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两个人在一起教育一个共同的孩子,有分歧都是正常的。就像我认为孩子应该作息规律,孩子他爸却认为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平时我都是让孩子8点多睡觉,可是孩子爸总是觉得孩子还想玩可以不用这么早睡。还有平时我都让孩子坐在餐椅里吃饭,孩子爸看到孩子不喜欢被束缚就会把孩子放地上,然后追着喂饭。真是操心的妈和淡定的爸,害得孩子总是认为我很严,他爸爸比我更爱他,气到吐血。
其实说起来,父母双方在育儿方式有比较大的差距时,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他就会选择对他有利的一方,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认为爸爸妈妈中有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他会觉得另一个不爱自己,所以变得不信任和讨厌另一个。这样就失去了做父母的威信,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小事上可以不一样,大方向必须保持一致
比如孩子做作业,妈妈觉得一个小时左右应该做完,提高效率,爸爸觉得可以延长时间,提高准确率,但是都是要求必须要做完。
第二:孩子面前要保持父母威信,不要互相拆台
比如我觉得孩子应该早点睡觉,孩子爸却想跟孩子多玩一会,这时候可以允许他们多玩五分钟十分钟,但到点了就必须睡觉,夫妻让步,促进和谐。
第三: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出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理念怎么协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