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孩子学会什么?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四点:(1)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2)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可是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家长,甚至老师对此都有误解。因而,出现许多怪现象:
1.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陪读,给孩子作业上签字,甚至还得判作业、买各种辅导书、甚至勉为其难地设计练习题……
2. 一些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好,被认为是家长文化程度高、善于辅导孩子的结果。假如.家长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那么,就花钱请“家教”,甚至把孩子寄养在教师家……
3. 孩子学习不好,班主任就可以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家长,家长也自认为该挨批评,谁让自己不能辅导孩子呢?……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教育现象。这是一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天”的奇怪现象。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辅导孩子学习课程也不是家长的主要责任。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发现”的教育。家长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德育”,而不是“智育”;主要是熏陶,而不是“训练”。
首先,家长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培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对人一生影响之大。
既然是家庭教育,那么这个范围里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
老话讲,未曾做事先学礼。这个礼其实就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礼节。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无法给孩子创造理想的物质环境,那么就更应该教会孩子怎么做人。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富有不光是物质,更是精神和做为。你可以平凡一生,但你更应该知道怎么做人。
学无止境!家庭教育应该是不限于教育孩子学会什么。
家庭教育包含着教育孩子学会一些生活基本技巧和常识,更为主要的则是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成就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一教育目的成则两代人终身受益,反之两代人终身后悔!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人才,但是一定要将他培养成善良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一个懂得为人处事的人。
在孩子上学之前,首先要培养好他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作息习惯,我看到现在的小孩才几岁,就天天抱着平板,抱着手机看动画片,短时间看是为家长省了不少事,因为省得带孩子。
但是长远来看,实际上你是为你将来的生活埋下一颗炸弹。
在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候,没有给他及时的教育,而是选择放纵不管,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将来孩子把这个习惯养成之后,到了学校不肯学习,生活习惯也很差,只会让他难以适应学校里的生活,难以继续学习。
对于孩子的伦理教育也是必要的。
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自私自利,有事情讲道理而不是乱发脾气。
这些是他将来在学校里和别人相处的基本礼仪,没大没小的孩子是最让人讨厌的。
当孩子上学之后,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为他树立一个美好的学习愿景,并且促使他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成绩优秀,却整天好吃懒做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巨婴。
你认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我们整个义务的终极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做个有道德,守法律,懂历史,知地理,会表达,身体健康的好公民。
理科知识才是铸就将来社会科技运用的学科。现时期的教育,也就是这些知识点的会集。
虽然我们家庭,社会煞有介事的教育,其目的也就是掌握这些在社会上生活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获得,其实并非要孩子过早背负学习压力。
大人所有努力,我认为都是在自找苦吃。都是社会不安全感造成的后遗症。
于其把教育强加给孩子,不如放平心态,重新构建对社会的认识。
这需要从上到下的各阶层努力,重建对社会的信心,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这是病。病不在孩子,而在于成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家庭教育思想资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