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看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基础,一个人出生到成人,家庭教育是决定一个人初期行为的定型。比如,礼貌、道德规范等。这个教育做不好将影响人的一生。学校教育根本。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传授知识,汲取营养,在人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教育影响人的价值取向,环境氛围对人的成长不可忽视。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联系紧密,不可偏颇,三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如何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观念的结合。学校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这是家庭教育取代不了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和学校教育相向而行。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起来。
第二是避免做孩子的保护伞,儿童的成长需要经历风雨,见世面。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是在集体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性是任何一个家长都代替不了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接受专业化的建议。
学生的成长主要是在两个环境中,家庭和学校。因此,两个环境中的教育成败决定着学生成长的质量水平。我身处农村,现在社会充斥着发展经济,农村的家长大多都远离家乡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照看,而老人的精力,学历,素质水平,再加上隔代溺爱,所以,现在的家庭教育在农村很落后,甚至可以说不存在。学生的成长,人生观的形成都依靠学校教育。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却不是教育的终点。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必须立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各自特点和功能,做好“四个坚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包办代替或互相推诿;坚持为所能为为所当为,既量力而为更勉力而行;坚持家庭为先、学校为主、孩子为本,把家庭教育的先导性、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和孩子本身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四个坚持”,共同构建健康积极、各扬其长、各尽共责、紧密协同、美美与共的家校关系,力求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在相携相行相伴相生中,共同谱写孩子成长的教育进行曲。
学校教育就需要老师负责把事情做好,家庭教育就需要家长负责,把家庭的事情做好,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如果两边的实力不对等的话,两边的认识不对等的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必须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进步。
并且家长的认识高度也要达到这个高度,因为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每次说起来都拿二三十年前的自己说比较,说自己当时读书的时候家长都不认识老师,自己还是成才了。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每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的结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
您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区别:
1. 环境不同: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环境中,学校教育发生在学校环境中。家庭教育是孩子从小到大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而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由专业教师进行的教育。
2. 目标不同: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价值观和生活技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
3. 教育方式不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关系、家庭生活和亲身示范来进行教育,注重个别化和情感交流;学校教育则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和团体合作来进行教育,注重集体化和规范化。
4. 教育内容不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家庭责任感、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以及一些基础的生活技能;学校教育则注重学习学科知识和学术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教育时间不同: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直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而学校教育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通常是按照学年、学期进行划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环境、目标、方式、内容和时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