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中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您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划出边界吗?
不在哪里!没有边界!!!硬要说有边界,就只能说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叫家庭教育,来自于老师的教育叫学校教育。但是,二者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辅相成,不能脱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教不如身教,首先适用于父母,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
家庭是影响孩子的第一阵地,孩子的初始性格、行为举止、为人处事都受家庭教育所影响,家庭教育形成的家教家风影响孩子一生。学校教育负责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用知识去认知这个世界,提升自我,活出精彩。社会教育则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适应这个世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难实施,学校教育反馈于家庭教育,而社会教育,是一个人活着无法逃避的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教不会的,社会环境会教会一个人如何生存、如何做人!
常听到两种相互纠缠的声音。
一说,教育孩子特别是学习,本就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现在连作业都要家长批改签字,甚至让家长看晚自习、维持放学秩序,这就是学校和老师推卸责任。
一说,孩子本就是你家的,你就要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我面对几十上百学生管的过来吗?家长对自己孩子都不上心,你能要求我什么呀!
有些家庭教育专家开始大声疾呼,家庭教育缺失,倡导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些学校教育专家开始强调,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教育学生先从教育家长做起。
一个好像不应争论的问题,如今却真有些说不清楚了。事实上,是否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划出个边界,是否有争论的必要,这个问题并未影响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与日俱增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以前有个普遍的现象,家长与学校老师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若是多而且频繁被请,基本上不是什么好事。家长对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应该是:孩子交给您了,多多管教。甚至有些家长还要追加一句,不听话该打就打。
近年来定是情况有变,家长不光维权意识爆棚,甚至要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的布置,都要进行个评判,甚至直接质疑和干涉。老师的理念也是不断的创新,又有了网络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将教育教学径直延伸到家庭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环节。于是,以孩子为纽带,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都绑在了一辆战车之上。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呀?为了孩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发展,没什么大问题呀?为了孩子,各有侧重、各尽所能、分工协作,分责不分家,也没什么大问题呀?
有人说,家庭教育重在教学生如何做人,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这难道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吗?
有人说,学校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可现在的家长整天拽着孩子在干些什么呢?
两者还是有非常明显的边界的,只不过很多中国家长想当然的把边界模糊了而已。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现实是,中国不少家长的观念里面,依然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想当然的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也一并推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便理直气壮的怪罪到老师头上。学习成绩差是老师的责任,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也是老师的责任,出现了心理问题也是老师的责任,甚至品质败坏违法犯罪也算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学校真的无力承担全部责任,也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责依然是学生的学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接受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成为适应社会竞争、能够独立生存的社会个体。虽说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并不会像文化课那样成为固定的课程,也不会成为社会评价学校和老师的硬性指标。一般学校里的德育教育都是靠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靠学校里规章制度的执行,靠学校良好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靠班会、体育竞技、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有正确的三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是很难和家长从小到大对孩子的影响力相比的,也很难与一个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相提并论的。
所以说学业教育上,学校为主,家长为辅,学校和老师需付主要责任;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应该是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类社会三种不同形态的教育,有着特定的独立的内涵和外延,只要弄清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影响活动,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基本特点有:1.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点;2.教育的早期性,最早是从胎教开始;3.教育具有连续性,从小到大;4.教育具有权威性,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5.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间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而学校教育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一定数量的学生,班级授课制和学生集体活动的形式,有一定的培养目标,规定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你看,二者的边界是不是十分清楚?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的更加紧密。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升华;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为主,学校教育虽然也有言传身教的成份,但还有规定的教育制度来约束;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感染,学校教育是集体成员间感染;家庭教育是碎片式的零散教育,学校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家庭教育家长是关健,学校教育教师是关健。学校教育有引领家庭教育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你们呢?
作为一个有着近20年教师工作经验的我,我有话说,我提倡在书上写教案,我们这叫做书头案。
我们学校的要求是这样的,刚工作的新教师必须手写教案,写在备课笔记上,必须是详案,这个要求是为了新教师更好地成长的,新教师刚入职各方面都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方法!一些教学方法地运用也不能因地制宜。更缺乏对学生把握的经验,以前在书上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上课也不能照本宣科!认真地手写详案,能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特别是对老教师、名家、大师的课的模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手写详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教案后面的教学反思,让新教师能够针对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一个教师写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的反思是有可能成为名师的!
后来,随着电脑的大范围运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教案就应运而生。电子教案美观方便,写起来快捷。但是万物都有两面性,都是一把双刃剑!很多老师在写电子教案的时候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偷懒:
一、写教案的素材,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不去去伪存真,不去去糙取精,直接复制粘贴,几分钟就能备好一课,这种备课完全是走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你能想象如果医院里的医生在写电子病历的时候,也是到网上搜索资料,然后复制粘贴会是什么后果吗。你能想象,法院里的书记员,不做卷宗,而是从网上进行下载然后复制粘贴是什么后果吗……
二、比起下载资料后再复制粘贴更简洁的是直接收藏,可以收藏哪些教案呢?可以收藏同备课组的,同学校的,同区所有开放的教案。收藏以后直接到自己的收藏夹里,打开就全是自己的教案了,用的时候只需要把备课人姓名和备课日期改一下就完全OK了,这种办法,一节课能把一学期的教案都备好,这毫不夸张!这就为慵懒的教师提供了懒惰的机会了!
渐渐的电子教案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有人会骂我胡说八道,但是是不是胡说八道呢?我扪心自问我没有!
那是不是为了防止个别老师偷懒就让所有老师再手写教案呢?不,那是开历史的倒车,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书头案!书头案没有了教案那种必须要一二三四五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这些无意义的东西!而专写一些老师认为重要的东西!
有的人会说,我教学经验丰富,所有知识点烂熟于心,所有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的我都驾轻就熟!!我用不着写这玩意!!!我还是要说,写一下书头案还是有必要的!教学的过程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有的教学重难点不写下来,凭着上课时候临时想临时思考,肯定做不到万无一失!更何况,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知识点是老师扩展和提高的东西,这些东西,把它们事前记下来总是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与生活教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