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分析

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分析

家庭教育 2024-07-12 11:37:50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父母痛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父母痛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0-6岁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痛点?

0-6岁阶段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关于孩子教育问题:有的说不用管,发挥孩子的天性与个性;有的说必须管,从小给孩子养成好规矩。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家庭教育父母痛点分析

一是品行教育,即如何做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成长过程中,慢慢被社会环境影响。因此从小做好根性教育,比如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影响,教育孩子孝亲尊师,多利他。为自己不用特意教,很多人怕孩子不会为自己,长大了受欺负,怕吃亏。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人天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相反,路走偏了,等长大了,很难改正。

二是习惯教育,即如何做事。时间观念、饮食习惯、沟通习惯、思维习惯、作息习惯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这个阶段不在于让孩子掌握多少技能与知识,一旦这些好习惯养成,长大上学也会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0-6岁孩子的家长在教育上有哪些痛点?

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几乎所有年轻的家长们都受过折磨!当然,甩手掌柜不算在内。

0-3岁,这个阶段,按当前说法,属于早教阶段,就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有条件的家长乐此不彼,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真相是,花钱白忙活!真正有出息的人,古今案例,都不是靠早教成功的!

这个阶段的教育痛点就是,给孩子原生的爱和完整的家!由父母陪伴孩子,不催促,一起讲故事,一起玩游戏,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看夕阳,一起爬山等等……孩子收获的就是满满的爱和安全感!自信而又独立!

第二阶段,3-6岁,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会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地盘意识,自我意识,这是我的,别人不能碰,碰了我就不高兴,如果不能引导好,孩子长大容易固执,自私,以及性格出现极端!

这个阶段,重点就是开始训练孩子,从训练孩子学会分享开始,逐渐到训练孩子各方面的习惯,如卫生习惯,独立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礼貌习惯,有好东西分享习惯等,只要家长们坚持这样做三年,您将收获一个有教养,性格阳光的孩子!


K12阶段家长最关心的痛点是什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不管是不是真家长的回答,在说关注成绩的背后,其实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比别人强不强,强多少?这是一种攀比,比现在的面子,比未来的收获。因为这个世界是按二八原则生存的,只有20%是社会的精英,可以分享那社会的80%的财富和地位。所以他们很焦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那20%的人里面。

但其实这20%的人不是只靠成绩来选择的,成绩不过是孩子能去参与高等教育学习的标准而已。

真正的精英选择的标准是成就,家长应思考自己的孩子能在那个领域去取得一定的成就,那样才能真正解除你的焦虑。成就要看人的天赋、人的性格、人的努力和人的机遇,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也是很多家长把孩子往高考这条路上逼的主要理由,省心啊,高考成了一个概率大、效率高的选择。

家长和孩子需要的是沟通、自我评价和目标寻找,然后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路径,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心想事成。

身为家长中的一员,我觉得,面对K12教育,家长的最大痛点是:明知孩子应该多晒太阳,多玩耍,却不得不陪着她点灯熬油。心痛至极,却强作坦然,生怕因为自己的懈怠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K12这个词是舶来品,其实就是指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世界上优秀的民族都不约而同地重视教育,华人尤甚。即使在美国,孩子们也同样被家长带着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重视教育没有错,错在无视教育规律,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用同一个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评价同一批孩子。有名的“剧院现象”正在K12阶段上演,尤其是一线城市。本来大家都是买了票坐在座位上欣赏演出的,有个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他个子矮)看不清就站了起来。于是他后面的人也站了起来,于是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最初站起的人又看不清了。于是他站到了座位上,于是所有的人都站在了座位上。结果原本大家可以都坐着看的演出,变成了都站在座位上看,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原来能看见的还能看见,原来看不见的还是看不见。不一样的是,原来大家都坐着,现在大家都站着。

大家不明白吗?

都明白!

就不能有人先坐下,大家都坐下吗?

不能!

为啥?

谁坐谁吃亏!

怨谁?

毋庸置疑,家长的痛点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的学生的需求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习成绩。K12阶段指的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看这个概念也知道成绩在这个阶段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小升初就升不好,到了烂初中,中考考个好成绩的概率就几乎为0了,接下来的高考也就可想而知了。高考结束上完大学,乃至参加工作之后才知道,高考成绩是多么的重要,高考真的是会决定你的一生,让你的人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想每个家长都是过来人,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所以才会拼命要求孩子的成绩,按照刚才的逻辑往回推理,要想高考考的好,高中就要好,要想高中好,中考就要考得好,要想中考好的好…难怪现在家长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抓孩子的学习,这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高考好大学这个终极目标,中小学阶段家长和孩子最关心的就是学习成绩,是学习排名,只有成绩不断提高,排名不断往前,才可能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怎么样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呢?家长这时候就各出奇招了,有的不惜重金并且卑躬屈膝的偷偷邀请学校代课老师来家里上课;有的找已经考上好学校的大学生到家里一对一,希望可以耳濡目染;有的则上各种的线上线下的辅导班,老牌的新东方、学而思,新型的作业帮、猿辅导,只要是能提升学习成绩的家长都会下载,都会花钱上课,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

松鼠宝,信用分期,为更优秀的你,架起桥梁。无论是K12教育、医美分期、学历教育、IT培训、语言培训、艺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健身学习等各种培训需求都可以分期。分期线上审核资料,快速审核,三分钟即可完成申请,10分钟内线上审核,多种分期方式、灵活期数选择,0首付,轻松还款无压力。

为什么现代家长有普遍的教育焦虑,这点该如何缓解?

现代家长确实普遍具有教育焦虑,而且是很严重的教育焦虑。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点燃了家长的焦虑。

第一,来自竞争的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有限,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家长就急于求成的逼迫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名校,占据优势资源,才能在未来择业中更具优势。

这种压力其实来自家长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是家长把自己的压力转移给了孩子,而孩子根本不懂这种压力,因此,在学习上家长比孩子更着急。

第二,来自对教育不公平的担心。

中国过去是一个人情社会,办事要托关系走后门。可能有些家长经历过求人办事的时代,因此,他们对教育是否公平存在担心。

因此,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张罗买学区房,担心进不来好学校;孩子上了中小学,家长又张罗找人给孩子安排进好班级,又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来自家长未完成的心愿。

家长对孩子的焦虑,有时候来自父母未完成的愿望。有些家长没有上过大学,就一心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愿望。

当然,鼓励孩子上大学是对的,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强求,否则家长就是干着急,而孩子还不买账,因为孩子认为考大学不是自己的事。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小学毕业生的家长,我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多亲身经历的,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对于教育焦虑,其实是家长对孩子将来发展的一种期待的实现难度的体现,也是对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直接反应。线面说说我的教育焦虑吧。

说实话,我本科学的专业是教育学专业。因为学了这个专业,对于教育的认识比一般的人更深入。在孩子1-3年级的时候,我从来没没让孩子上学科补习班,只是上了一个小提琴班、跳舞班以及英语班。当别的孩子上语文、数学的时候,我就说没必要,让孩子自然成长。于是前3年,我的孩子就没有上过辅导班(英语我是当做特长来上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1-2年级都是双百,3年级有所下滑,但还是能够接受。应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我在前三年几乎没有。4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出国访学,带着孩子在美国待了一年,这一年美国生活,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教育,应该说也没有任何的教育焦虑,因为美国孩子小学阶段既没有考试,也没有排名,只有一个及格线,只要几个了就行,孩子跟多的是在学校玩,这一年也真是践行了我的快乐教育的理念。

但是,教育焦虑从5年级开始了:

这种教育焦虑第一个来源是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美国一年,英语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回来之后的英语考试几乎都是满分。但是语文和数学拉下了很多。特别是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下来,在班上只有中等偏下了,这不是她的成绩真实体现。我就有点焦虑了,同学之间的比较是教育焦虑的第一来源。

教育焦虑的第二个来源是升学压力。由于我所在的地区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话,没有好的初中,整个区最好的初中就是武汉外国语学校。但是这个学校是面对武汉市招生,还要考试。其他的就近入学的学校都不怎样。如果就近入学,入学没问题,但是考虑到好初中意味着好高中,好高中意味着好大学。这种压力就不言而喻。于是就有了择校的打算,要择校的话,可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压力就很大。比如武汉外校,2019年招生400人,有近6000人报名。录取率非常低。升学压力,其实就是教育资源短缺的压力。

第三个压力来自于各类培训机构。现在各培训机构大量宣传、召开家长会,人为制造焦虑,给家长抗各种数据,看各种招生中的竞争,让家长觉得压力无比,最终选择到培训机构就读。

我也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开始了各类培训,为了能够考入武汉外国语学校,从5年级开始培优,6年级就进行专项考试技能培训,学费就不说了,6年级下半年的培训费就是2万多。最终孩子还是没有考入外校,差7分,最终选择了武汉外校美加分校,虽然不如外校,但是也是外校系统的,就是学费有点贵。没办法,为了孩子,现在的家长也是拼了。作为一个学习教育学的大学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最终都抵不住这种教育焦虑,作为大多数的家长,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教育焦虑呢?经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想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心理准备: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的发展。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考上北大清华,如果从小就以北大清华为目标,这种压力就会非常大。以我为例,其实考武汉外校原本不是我的目标,我也知道孩子的情况,但是因为有一年的国外学习经历,符合外校的报名条件,于是就选择了报考。这也算是人为压力的一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与他具体的发展目标,相应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父母痛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父母痛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