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长缺位、越位,教师错位、让位!教育“乱位”何时休?
家长缺位,是不是指家长不管不问孩子?越位是不是管的太多,有包办代替嫌疑?教师错位是不是该管不管,不该管的多管和工作失职?如果这样,教育就“乱位”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必须要求教师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能允许“佛”系教师占着岗位不负责任,要让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不允许把学校应该做的事推给家长。家长也不能无端干于学校事物,只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才能彻底改变学校乱象!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不好,对于在校教师来说影响可能不大,工资照拿,福利照领。真正受影响的是学校学生的未来,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孩子没有得到提升,还可能退步,一部分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变成不良少年。作为一名教师,拿着国家的工资,尽职尽责是每个教师的本分,因为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做为孩子父母,努力工作是个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榜样。
这题目把今天的教育诠释的淋漓尽致,现实就是这样,老师已经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佛系老师已经成了教育的主流。作业不适量不行,家长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告你,老师百口难辩也不允许你老师解释任何理由。学生犯了错老师只能轻描淡写的说说,批评重了家长还会告你。以后做老师必须有能迎合家长意愿的能力,不然的话,不一定哪天你就会失去职业。
我对家长的观点是:
1、部分家长的生活观念不适合用在孩子教育上,比如虚荣:怕孩子被老师教育,尤其是批评,部分家长第一反应是老师对孩子有歧视,总说我家孩子不好,伤孩子自尊心。客观上讲家长的观点是一种以自己感觉为标准,不是以公众共同认知为标准,而且家长也不知道公众共同认知认知是什么。导致以自己情绪化的观点,去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抓住一点就不放,动不动就打热线电话,结果是教委领导和学校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才能平息。
2、家长认为自己也很懂得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家长认知不一致时,就会理直气壮的提出异议。客观上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柴米油盐,也有局限,不是一点瑕疵没有,但毕竟是常年累月进行教育活动,能注意很多细节以及眼前效果和长远效益,教育教学活动在几年里要有一贯性,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以及与人相处的观念和认识,眼前可能是孩子受点委屈甚至是痛苦(改不良习惯是很不舒服的,绝不会有幸福感)。
3、孩子是否成才有三大因素决定:a家庭生活理念(是否有对新生事务有包容和接受的观念,有,教育效果就会很明显;做事有没有主动性:有,学习进步会很明显,没有,学习就会很被动,很压抑。这些内容学校教师是左右不了的);b孩子的自身先天条件,记忆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学习效果肯定就会差一些;c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教育只是三大因素之一,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有进步,不如从前边两大因素上做些努力,对孩子学习进步才是根本性的,即使成绩不好,孩子有独立生活的好观念和好能力,也会有相对好一些的结果。
现在的教育家长越位、老师让位、孩子错位,为什么呢?
现在是个别家长常批评学校和教师,而学校和教师却不敢批评学生。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究竟谁更懂教育?是合作还是互相推诿?
我认为学校要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主要责任,既要传授知识,也要负起对孩子的品行教育。学校不能因为个别家长的护短而缩手缩脚对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放任自流。(这当然需要有人主持公道。)
学生的作业应由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批改,不能推给家长。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自己有知识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那也是一件好事,不应拒绝。
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要明白,我们是为国家培养有知识有道德能吃苦能坦当的社会人才,而不是培养怕苦怕累的公子小姐。(木要成栋须修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出现角色错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