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浅谈英语教学的循序渐进杭州四中特级教师张林国我们知道,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系统性、逻辑性、顺序性的特点;我们还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走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未知的路径。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熟悉到熟练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符合科学知识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们逐渐认识的规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我们不能指望一步登天,也不能一步实现。如果教学违背了这个原则,结果很可能是:或者学生无法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导致学生厌学或辍学;或者学生只能获得零散的知识,这会给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教学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为了赶进度而教。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步骤,盲目加快教学速度;设题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旁题、怪题、疑难题,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都是不可取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步一步地向学生介绍这个世界,一点一点地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最终使学生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由飞翔。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训练、命题、指导等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XX老师讲课简单明了,就是说老师的教学能够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一。在讲解某些难点时,化繁为简的做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将被动语态句子改为主动语态句子,并替换疑问句或感叹句。将其改为陈述句,将从句改为非从句,将倒装句改为正常词序。所有这些做法都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 (1) 您希望谁________ 来做这件事? (2) 你和谁一起________? A. go B. to go C. go D. gone 学生经常发现很难理解句子(1)的答案A 和句子(2)的答案B。如果我们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句子或者这样的句子结构,效果当然不好。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问题改成陈述句: (1) 我想让他去做。 (2) 我必须和他一起去。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结构有sb。做某事(要求某人做某事)并且必须做某事。 (have to do some),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两句话中的问题。当他提出问题的时候,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繁琐且无效的解释。另一个例子是: 最后,我们成功到达了山顶,我们发现山顶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一条宽阔的河流将它分割开来。 A. 北部B. 北部C. 北部D. 北部
对于如此复杂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我们可以将其改为非从句:我们发现山的南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一条宽阔的河流将它分开。同时向学生指出,在山的南边等于在山的南边。如果学生还是觉得这句话理解有困难,可以把句子中的find后的宾语从句改成正常的词序,即:我们发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将它划分在山的南边。通过这两个演化步骤,学生应该能够轻松理解问题。另一个例子: --- 两周前你似乎已经被警告过危险。--- 是的,并且___________。 A. 所以我也是B. 所以我也是C. 他也是D. 他也是
解释这样的问题,告诉你正确答案是什么或翻译对话来帮助理解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学生仍然会感到困惑,他们会问你为什么答案B和C是错误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简化这个问题: 1.在英语中,为了表达说话者或作者的推测,可以在谓语前添加seem、must、may等词。在理解这样的句子时,删除这些词会揭示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或观点。所以说话者在第一句话中的观点是:两周前你被警告过危险。2。第二句中的“Yes”应理解为:“Yes, I was”(两周前警告过危险)。 (是的,我已经被提醒了危险)。 3第二句出现and,意味着接下来说的话有另外的含义,所以选项B应该排除。换句话说,如果你选择so I was(我确实引起了注意),就不应该有and。根据上一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so was he(他也引起了注意)。二。还原原貌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省略的句子产生偏差或误解。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省略的句子补全,恢复原貌,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例如: (1) 约翰花了一半以上的钱,________。 A. 如果有的话B. 如果不是全部C. 如果有的话D. 如果有必要(2) 请改正我作文中的错误__________。 A. 如果不是B. 如果曾经C. 如果有D. 如果有例句(1)的正确答案是B. 根据句子前半部分的more than,应该表示说话人认为约翰花了很多钱。如果不全部与此上下文一致则填写。如果不是,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他没有花掉所有的钱。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约翰没有花掉所有的钱,他也花掉了一大半。例句(2)的正确答案是C。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这里如果有的话就相当于我的作文有没有错误。因为说话者看不到自己的作文中有任何错误,所以他用if any 代替不需要if some。这当然比要求学生背一些省略句要好,因为学生知道这些省略句的出处,也能理解这些省略句。实践证明,只有懂的东西才能灵活运用。因为经常会遇到缩写句,并试图还原其本来面目,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使用缩写句。在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不同的代词,但学生比较熟悉的one、the one、it、that等几个代词的用法往往是错误的。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恢复其本来面目。例如, 我正在寻找房子,________ 有一个花园。 A. 那个B. 那个C. 那个D. 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B 而不是C 或D 是没有用的。我认为,首先,学生应该知道:一=a (n) + n。 (可数单数),it=the + n。 (可数单数或不可数)。由此可见,one泛指或表示范畴,以避免重复;而它表示具体指称,特指以前出现过的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以避免重复。然后,告诉学生:根据这个句子的结构和含义,这个句子原来是我正在寻找一栋房子,一栋有花园的房子(原句)。同时,向学生解释逗号后面有花园的房子是逗号之前房子的同位语。为了避免重复,请用1 代替逗号后面的house。并提醒同学,选项C的错误是:非限制性性别定语从句不能与that一起引导,只需用which代替即可。
3、迂回变换对于一些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直接解释,而是采用迂回策略或变换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困难。例如,句子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将作为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分词改为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4、英语教学中的及时总结,及时、恰当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组织化,使学生达到系统、全面地理解整个知识。系统。这里所说的“及时”、“恰到好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反,过早诱导、过多提前灌输,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原则。例如,在教授知识点“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有像Ankor Watt这样美丽而安静的地方”时。在高中英语课本中,如果立即对英语现象进行全面概括和总结,不仅学生会难以理解和记住许多陌生的“面孔”——各种从未见过的倒装现象,但是也会冲淡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甚至这门课会出现上课倒挂的现象,记不住。虽然学生以前也遇到过词序倒装,但仅限于疑问句、感叹句、so(also.)或nor(also.),因此,学生此时对英语倒装的了解还很肤浅。如果我们可以将文中的这个倒装句与我们之前学过的“nor.”进行比较。 “。”句子结构连起来进行讲解,既可以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本课出现的这种新的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当然,适当的拓宽和归纳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作出这样的指示。 在英语中,以(半)否定词(短语)开头的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需要像疑问句一样部分倒装。并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过去。 /我刚进屋,她就开始抱怨。/决不应该让孩子独自一人。效果会好很多。等到高二(上)下半学期或者高二(下)的时候,学生就已经遇到了各种语序倒置的现象。这时候老师会对倒语序做一个系统的总结(总结已经学过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内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资讯
-
教育机构如何留住学生,教育机构如何留住学生资源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如何留住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如何留住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教育培…
2025-01-01 12:24:03 0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仁爱,学前教育的学生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仁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仁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幼儿园…
2024-12-19 10:32:02 0
-
教育机构开学套路学生,教育机构开学套路学生怎么办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开学套路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开学套路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大一开…
2024-12-18 02:56:11 0
-
成都教育机构虐待学生,成都教育机构整顿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教育机构虐待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成都教育机构虐待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成都“…
2024-12-16 15:08:02 0
-
学前教育规划2025,学前教育规划如果按规划对象的时间来分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规划2025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规划2025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十四五…
2024-10-23 22:16: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