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家庭教育 2024-05-13 19:16:21 749 教育网

中国近现代史

1.中国近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是什么?(洋务运动)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31年9月18日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什么?(1937年7月7日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19年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标志是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

4、新文化运动兴起有哪些迹象?(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是在什么会议上?(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什么?(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中共历史上的生死会议是什么?(1935年遵义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伟大转折是什么?(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国民党统治灭亡的迹象是什么?(渡江战役暨解放南京)

国民党军主力已基本消灭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战役的胜利)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家政权)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什么?(南昌起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是什么?(《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1954年宪法)

1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

中国大陆全境解放的标志是什么?(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现代探索的四大事件是什么?(洋务运动、1898年维新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3、什么是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土地改革)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辛亥革命)

14.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经济特区——沿海通商口岸——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5、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领导劳工运动)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两项外交成就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两项外交成就是什么?(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政策)

17、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什么?谁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统一进程中的两大伟大实践是什么?(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

18.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战斗胜利是什么?指挥是谁?(台儿庄之战,李宗仁)

中国主动进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什么?指挥是谁?(百团大战,彭德怀)

19.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实业家是谁?他创办的最著名的企业是什么?(大胜棉纺厂张健)

20.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南京条约》)

清政府成为“洋人法庭”,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该条约中包含了哪些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

1.先灭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有着“惺惺相惜”的共同命运。1850年,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中国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流传,将其视为海防宝典。魏源的《海国图志》。

3.1898年维新运动与1911年革命的相似之处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译为“科学”,并于1915年传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宣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时间均为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未亲自参加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渡江战役后。

中国现代史

1、两千多年的终结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3、党的历史上的重要理论创新和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主要制度创新及其意义:

我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

“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体制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体制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台湾问题。

8.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包括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等。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