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114例,家庭教育案例114例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案例114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案例114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活中揠苗助长的事5例?
你在学小学,但你把中学的内容学了,在中学是,你学的全忘了,教材也变了。
你孩子个子不高,你给他注射了大量的生长激素,他患了巨人症。
你吃饭时,像吃成一个大胖子,然后你吃了很多很多,最后你撑死了。
你洗澡时,像让自己非常干净,于是你用搓澡巾拼命搓,最后你皮肤大出血,当场去世。
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全知全能,于是你给他报了许多的补课班,最后你的孩子受不了压力,累死了。
1、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样羽化为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去。
揠苗助长例子:
2、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学钢琴、学英语或者考试必须考第一等等,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嬉闹的童年光阴,不停地为自己的孩子找培训班,找家教来补课之类的,这样对孩子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学,甚至压力过大导致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孩子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轻则被讽刺辱骂,重则拳脚相加。就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顺其自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帮助孩子选择发展的道路。
1、为了不输起跑线,隔壁邻居那娃刚满1周岁,就开始英语、汉语一起学……明明刚学会叫妈,立马把″妈的″、″妈咪"一起塞下去,结果那娃见人就叫″妈的″!
2、孩子幼儿时期视力只有1.0左右,到小学时会有1.5的;孩子妈急了,买了成堆的视力保健品给娃吃,吃得早发育了!
3、刚学数数1~10,晚上立马教1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不会呀……弄得孩子说自己是笨蛋。
4、别人三岁学钢琴,正常!她非得让五岁的娃儿为竹笛,老师说太小,手指力度不行……娃儿的右手手指抽筋到变形。
5、为了让花早点开,拼命地洒花肥、浇水,结果花整株蔫了!
一,幼童太早学钢琴。二,高中太早分文理班。三,少年太早跑马拉松。四,小学生太早在校住宿。五,小学生初中生去外国留学。
早些年的那些“神童”啊,我记得有家报纸专门做过专访,找到若干年前的那些所谓“神童”,现在只有极少数还不错,其他的都成了普通人,那些前途还不错的无一例外都没有参加什么神童班神童所,而参加神童班的普遍没有另外一些有成就,有的甚至还成为学校的差生。
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专家”泛滥现象?
感谢邀请。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没有一定的个案研究基础,是没有办法指导教育的。
01
现代社会进入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也存在多元化,教育也受到此影响,当有人提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有人提出“教育是场马拉松,根本不存在抢跑的现象”,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过,纵观教育的发展史,本来就是在辩论中发展和成长起来的。有人主张“遗传决定论”有人主张“环境决定论”,还有人主张“教育决定论”,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理论,都需要我们批判的吸收和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2
现在的家庭教育“专家”确实有点泛滥,有的是真专家,有的专家还待检验。不过,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教育专家,不论什么样的孩子交到他的手里都能够获得预期效果呢?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对于专家泛滥现象,大家可以看,可以听,具体应用要审慎地理解他的观点,或者即使他的观点无比正确,针对某个孩子而言,我们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因材施教”。
03
对于家庭教育,我们可以看一些经典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寻求优秀教子方法的父母,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牧师“卡尔维特”针对自己的儿子施展的成功的教育,他的儿子生下来并非天才,甚至有一些迟钝,但是牧师没有放弃,而是用一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方法最终将他的儿子培养成一个极其优秀的人。可以说,牧师是带着一种“实验的目的”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最终,获得了绝大的成功,给那些“遗传决定论”的教育家们狠狠地打脸。
也可以关注“蔡笑晚的家庭教育理念”,蔡笑晚先生,将六个子女培养成五个博士,一个硕士,这样的成绩,他不是专家,谁还是专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案例114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案例114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