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中家委会对班级的建议?
一、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讲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言献策。
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二、工作目标:
1.不断完善班级的家长工作的管理体系。通过班级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实实在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教育分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就属于社区教育范畴。
对于“终身教育”的意义,人类很早就已经认识到。比如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学无止境”,庄子的“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的“学而不厌”,管仲的“四民分业”,国外的“活到老学到”等都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18—19世纪的西方则有莫尔、欧文等“终身教育”思想代表人物。
进入20世纪后,成人教育受到更广泛的重视。1919年在英国召开了成人教育会议,会上提出“教育是人的终身过程”、“人直到80岁还可以接受教育”等观点。 在我国,也出现了许多“普及教育”、“全民教育”、“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如:孙中山、陶行知、蔡元培、黄炎培、徐特立等。
而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则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他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终身教育科长,在1965年在巴黎召开的推进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终身教育提案,并由大会讨论通过。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8年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确认了保罗•朗格的终身教育理论。
2013年9月,我国习近平主席应邀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潘基文秘书长提出的“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了坚定支持。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明确提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不断扩大投入,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由此可见,“终身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全民学习型”社会未来可期。
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义深刻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建议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的这个提案大家支持么?
建议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我非常支持。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陪伴,但陪作业任务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这看似矛盾。实则是需要找到陪伴的最好方式和最恰当的出路。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注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父母怎样陪伴,陪伴他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非常重要。
父母如果把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用来陪孩子写作业,这个孩子一定不会成为最出彩的那一个。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写作业之外,还有多大的空间需要去体验和尝试,需要父母正确的引领和指导。
比如读书。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读书也是一个人走上正确之路的必经之路。优秀的父母总是乐意陪孩子阅读,体验阅读的收获和快乐。
比如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带孩子走出生活的小天地,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验地域文化,排遣心中的蒙尘和情绪的困境,都是非常必要的事儿。
比如做家务。父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一起做家务,感受劳动的快乐。一个会做事的孩子,做事干脆利落,有条不紊,长大就会在社会立足。
比如看电影。父母陪孩子一起看电影,体验艺术的魅力。电影是综合艺术元素最好的呈现 ,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艺术熏陶和社会性的提升,都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
比如体育运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成长的基础要素。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一起锻炼身体,一起运动,一起爬山、跑步、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等等,都是必要重复的陪伴事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