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字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字

家庭教育 2024-07-21 10:56:33 0 教育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专题14: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谢邀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字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起,也就是说从小就需要给孩子立规矩,不要过分的宠溺孩子。

小的时候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这样能培养孩子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其他的习惯在父母有意识的教导下,很容易成功哦,对以后孩子的学习和课外兴趣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好的习惯是慢慢培养成功的,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好的习惯,争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带领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会事半功倍,不要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途中,给孩子不好的示范,比如孩子在看书,家长在旁边玩手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分心就更别提培养好习惯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孩子习惯前,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

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首先家长的心态习惯也得是好的,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好的家庭里长大,有好的家长指导,不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也有个别的孩子自制力就爆棚,不管条件如何一样能管住自己,真是佩服。)

要想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家长是关键,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求知路上不知道方向时,最能给他指导方向的就是疼他爱他的家长。一个负责人的家长在你想出去打麻将的时候,看到你的孩子在那不知道题怎么做的时候,你能够看到孩子的乞求的内心,你会放弃你的贪玩回归孩子身边,你的孩子不会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所以,身边的人才是关键我说的对吗?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一).清晰学习习惯的概念。学习习惯指“听、问、看、写”同一。也就是说学会听讲,学会提问题,学会看书,学会写作业。

(二).营造祥和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心理上感到轻松安全,有学习的气氛

(三).培养学习的要求要根据年龄的发展特点而具.体化。

(四)家庭作息习惯常规化,尽可能按以周为单位的作息规律习惯,让孩子形成自我的学习节奏习惯化。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愚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从良好的时间观念入手。每天,学习、活动、休息、睡觉等都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比如小学阶段5时半至6时半,进行语文学习;7时至8时,学习数学;8时至8时半学习其他的。这其间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及作业情况灵活安排。但那是作为学习时间而相对固定下来。时间长短因人因作业量而定。如此,有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孩子就不会无时间学习而影响了学习。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实践证明,孩子的学习一般不会太差。

生活中,一些家长总问作业做完了没有。一旦孩子答作业完了,就罢。也不检查,再也不管孩子学习了。这样,就不好了。孩子学习不能窄化为仅做作业。同时,不检查就不知孩子作业质量,心中无数,如何帮助孩子。

二、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学习的延续,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巩固。因此,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作业。

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学会认真审题,答题。书写认真,作业整洁。完成作业之后,要检查。学习完要收拾好学习用品,清理桌椅等。如此,以促进孩子认真对待学习。

三、扩大阅读,夯实基础。多阅读,是提高学习成绩不二法门。让孩子多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起初可亲子共读,之后,让孩子独立阅读。只要孩子尝到阅读的甜头,有了兴趣,兴味盎然,便会乐此不疲。

夯实基础,只要孩子基础扎实,后续学习大多没什么问题。因基础扎实,孩子懂学习,不怕字习,学习就不是很大负担,不会出现畏难情绪,学习就会有信心,学习会日渐进步。

四、澉励孩子,追求上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认真学习,有进步,或错误少了,或能坚持做、惜时等都要予以表扬,强化优点,促进孩子不断上进。尤其要往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表扬。那才是根本。习惯成自然。好习惯,终身受益。

一点浅见,希望有所助益。欢迎留言加关注,深入交流探讨。谢谢!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更多精彩期待分享!

范仲淹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家族毕竟八百年不衰?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文章叫《义田记》,说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用自己做官的俸禄购买田地,收获的粮食用来周济贫困的族人和后辈读书人,人称“义田”,这样的做法可谓宅心仁厚,对子女的教育胜过千言。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福德积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这是大福报。福报不要享尽了,分给别人享,后福就无穷了。

中国有句俗语:“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若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被家族其他成员所敬仰追慕,那么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子孙接力式的恪守祖训,其流风余韵,就会代代不绝,无论经历怎样的朝代,他们都能行的端,走得正,站得稳。范仲淹就是家族之链上被敬仰追慕的人,他所创立的优良家风,犹如一棵枝叶如盖的繁茂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惠泽之中,其美德得到一代代的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谢邀。

范仲淹为政为民都是楷模,在当今仍意义深远。在家庭教育方面,借鉴和启示颇多:

首先是严。他对子女教育严格,表现在家风家训的自立等规矩上和教育行动中。在当今看来,仍需借鉴。

其次是俭。他为官多年,并不缺钱,但在生活持家上始终节俭,盖房一事足以见证。而今,这方面的教育仍需加强。

第三是信。信誉乃人品之尊。他为官勤廉,爱民为民,做官做事力求先做人,并贯彻始终,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来说,是关键内容。做人是硬道理,是根本。

第四是礼。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帮助人是范的家风重要内容,对现代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仍有传承的现实意义。

第五是善。善是做人之本。范仲淹的家教内容,从没离开过行善,虽然当今善有了新的内涵,但从公民的角度看,理应发扬光大,在家庭教育上仍具推广的价值和趋向。

第六是学。范把读书列为家训之二,是学习进步的体现。现在家庭教育中倒是十分重视,这里不再熬述。

至于800年不衰,主要是家风家训的传承,“自立、读书、清俭、行善”八字家训,在800年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拓展。


范仲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思想集中体现在流传近千年的200字的范氏家训上,这篇家训虽短,但它却把一个人生而为人的一些重要的方面都谈到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家族才能兴盛八百年而不衰。范氏家族的这种现象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至少有五种启示:

1.做人首先要讲“孝”,要讲“忠”。在这个方面,范氏家训开宗明义:”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孝“是对父母而言的,”忠“是对国家而言的,”孝“”忠“实乃做人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如果撇开了孝,就同畜生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撇开了忠,就同汉奸卖国贼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做人首先当守孝忠二字,做人首先当有家国情怀,只有这样,人才是真人,人才是大写的人。

2.兄弟之间当以互助为宗旨。”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说得就是这种意思。兄弟乃手足,有血缘之亲,因此,兄弟之间不论是在何种事情上,都应当以互相帮助、互相支撑,不能互相拆台,手足相残。

3.对待左邻右舍,应当”让“字当先。”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因此,对待左邻右舍,只有以“逊让”当先,才能和睦相处,有难互助;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4.对待长辈应守好一个”敬“字,对待小孩子应当守好一个”怀“字,对待孤寡贫穷之人应当有怜悯之心。“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这里的“敬”字是尊敬,“怀”字是关怀、关爱的意思,“怜恤”就是怜悯的意思。尊敬长辈,关爱孩子,体恤孤寡贫穷之人,应该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守住的伦理底线。

孩子上高价辅导班、请家教和父母亲自辅导哪种效果好?

我是一名教师,也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孩子是上高价辅导班,还是请家教,还是父母亲自辅导这几个问题上,我的孩子是既上辅导班又亲自辅导,还请过家教。女儿当时请了一个一对一辅导,辅导一科数学,当时是寒假期间,每日辅导90分钟,老师因为在假期每天要辅导几个一对一的学生,所以匆匆忙忙的来了,辅导完又风风火火的走了,去辅导下一个。这样的辅导感觉有点流于形式,老师匆匆来匆匆走,很难静下心,辅导结果是孩子也没感觉有进步,但是花钱真不少。所以,选择一对一家教辅导要谨慎。儿子小升初之前上了两年辅导班,一般是在节假日。上辅导班的初仲是希望多做点练习,加强训练,因为辅导班有自己的教材和资料,确实做了很多题,题海战术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辅导班往往是就题论题,缺少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决不能把辅导班的学习等同于学校。辅导班只能当做校外的巩固训练。在上辅导班的同时,我也在家对孩子辅导,我起了两个作用:一是监督和检查,二是对重难点辅导。最终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初中。也不知道是辅导班的作用还是家长辅导的作用,也许都有。我还是认为家长辅导是必要的,千万别把辅导全部推给学校和辅导班。那样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各种辅导都尝试过,对辅导效果也深有体会。我觉得上辅导班也好,请家教也好,都是体现了家长的焦虑:别人都在上辅导班,我孩子不上会不会考不过别人的孩子,还是上辅导班吧,为了孩子花钱再多也是舍得。辅导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学习成绩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动力,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再好的辅导班也是没效果的。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要担起责任,不要把孩子推给别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故事作文800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