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 83岁退休教授(83岁退休教授相亲)

83岁退休教授(83岁退休教授相亲)

家庭教育 2024-05-13 11:24:04 19 教育网

谢旭凯

“高等数学是一棵大树,有多少学生因为这棵树而失败。”一个笑话,却讲述了许多学生与高等数学对抗的辛酸历史。

83岁退休教授(83岁退休教授相亲)

然而一本只有184页的小册子,——《高数笔谈》,却让数学的世界不再那么高深。这本由东北大学93岁退休教授谢旭凯手写的“网红”高等数学工具书,经出版社多次再版后已售罄。微博上有400多条购买留言:“老教授就像一家人。”“让你进入高等数学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科普书,解释简单,适合成年人阅读”……

在充满定理、公式和练习的数学世界里,《高数笔谈》到底用什么魔法让“难”的高数变得容易理解?

将深奥定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抽象数学变得简单

“两年前,我无意中翻了一本高等数学课本,发现里面的很多理论都是我熟悉的,作为一名高等数学老师都这样,更何况是学生呢?”谢旭凯感慨地说,高等数学很难懂。目前的高等数学教材品种单一,注重演绎推理和证明的逻辑严密性,而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部分较少。对于工程或其他应用学科的学生来说,这往往会事倍功半。

“《高数笔谈》的主要目的是‘把数学问题工程化,把工程问题数学化’。”谢旭凯说:“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学数学是为了‘铸剑’,那么其他专业的学生就需要‘用剑’。”'我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高度结合的辅导材料,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并快速迁移到实际应用中。”

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谢旭凯将深奥的定理与日常生活、常见问题、寓言故事相结合,通俗易懂地讲述。书中的练习涵盖了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读起来亲切自然。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庄子曾说过:日取半尺杖,则万世取之不尽。尝试以此为基础构造一个序列并找出它的极限。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一本好的高等数学参考书一定是学生一看就懂的。”谢旭凯坦言,为了让数学大众化、接地气,他在书中也做了一些处理,比如如果不分离闭区间,忽略左右导数……你就会不可避免地失去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思维方法。

“数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简单之美和逻辑的力量。”谢旭凯说:“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并不意味着水平低;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并不意味着水平高。”

谢旭凯擅长将实际情况提炼为数学问题,或者将数学定理还原为现实生活场景。听了他的讲解,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恍然大悟,难以置信,“这就是高等数学吗?”

在谢旭凯看来,数学教育应该肩负着传播科学精神的使命。“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体操。”谢旭凯说,有时他甚至会故意先写出错误,让学生发现。“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精神,要教会学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知识,先怀疑,后证明,才能创新。学习数学或其他学科,必须学会思维方法,应用知识。””谢旭凯感慨道。

“我不擅长高等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本太难懂了。”一位名叫“鞋老板”的网友在微博上留言。对此,谢旭凯解释道:“很多高级数学教材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很复杂,其实编辑们为了省事,抄了一遍又一遍,自己也看不懂。”这次他重写了教材,发现由于很多教材已经数十年没有更新了,一些基本错误多年来一直存在,我在教学时甚至没有注意到。谢旭凯反思:“写书也是一个重新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静态的定理和公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创新。”

“这样的高等数学辅导教材为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谢旭凯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说。

“数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读谢老师的书就像和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面对面交谈。”东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于进说。

写作和教学都需要大量的积累,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放在写作之前。

谢旭凯身穿毛背心,内搭白衬衫,简约而不失优雅,坐在一张一米长的简易办公桌前。桌子上只有几张手稿、几本参考书、一把用来标记清晰分数的尺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别人都说我一看就是老师,我个子小,衣服也不时尚。”虽然头发花白,但谢旭凯讲起笑话时总是让人忘记他已经90多岁了。2005年他走下东北大学讲台时,他已在自动控制与数学系任教了55年。

“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准备一大桶水。”谢绪凯写作时,桌上几乎没有参考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开始写作上。他说:“基本上,你要把图书馆里所有的相关书籍都读一遍,读透,记在心里。写书、教学时,需要积累很多经验。”

在撰写《高数笔谈》的一年多时间里,谢旭凯经常整天坐在图书馆里,手写500多页22万字的稿件,画了100多张图表,与出版社进行了10多次讨论。经过面对面的面谈和修改、10多次的校对和30多次的电话,每一个细微的修改都经过深思熟虑。

今年6月,谢旭凯完成了姊妹篇《高数笔谈》的写作。手稿已进入出版阶段,目前正在撰写第三卷。

“为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我的动力源泉。”这是谢绪凯写书始终坚持的初衷。“我有55年的教学经验。我无能为力。”好吧,这件事可以做得很好。”

谦虚的背后,谢旭凯其实有着一段“高调”的过去:早在1957年,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上,他的学术成就就得到了钱学森、周培源、秦元勋等人的认可;32岁时,他提出“谢旭凯判断”“据”,国际自动化界首次出现以中国人命名的研究成果;第一本中文现代控制理论教材《工数笔谈》也是他编写的。

“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科研的实力,教学就无法达到高水平。没有教学过程,很多问题就无法思考。”谢旭凯始终相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学为师,德育人,为世人做榜样。”今年教师节,他朗诵了一首自写诗《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谢旭凯不仅用自己的钱支付了出版费用,还用所有的版税购买了书籍并送给学生。“我收获很多,但对社会贡献却很少。如果我的作品能为学生提高一点点,我就会很高兴。为学生、为科学付出,就是我的幸福。”说话时,谢旭凯眼里带着笑意:“中国知识分子讲究‘立德、立功、立言’。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立言’——,把我一生所学的东西收集起来。”人生成书,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写下去。”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