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学校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应该作为一个中间人,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实现融合; 例如,A.定期开家长会;老师利用QQ、电话等和家长保持联系;或者去家访;
B.定期邀请专业人员来校给学生开展互动,开展纪律、法制、道德、交往、交通、爱国等方面的教育;或者带学生到校外参加有益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捐款、做志愿者、照顾孤寡老人、植树等。 另外,在教师讲课中,要以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并端正态度,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为责任,使得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种教育协调起来,发挥教育的有效手段,实现最大的价值。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
概念不同 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教育内容不同 社会教育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学校教育包括德育,旨在使学生具有合乎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信仰、思想、道德品质和世界观;智育,旨在使学生逐步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体育,旨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家长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是跟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相互相承的责任,家庭环境尤为重,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语,一举一动,让孩子从小贯穿愛国愛党愛军爱民,团结友愛,乐于奉献,艰苦朴素,家庭和谐的环境,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完全不同寻常!让孩子步入学校一定博得老师,同学的认可,学习进绩同样能超乎家长想象!这二个环节炮已打响,品学兼优,步入社会一定能顺风順水,为国争光,光宗耀祖!
曾经有一年新加坡中考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哪一项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
我在中、小学对家长做讲座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家长,所有的家长都一致认同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靠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素质,不是先天获得的,必须依靠后天的自觉学习与实践。
今日父母面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太忙,没时间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等困难。父母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并积极接受新事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孩子在学校的行为习惯,体现了家庭教育,走入社会中取的成绩,反映出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如何教育则是社会需求所决定。因此,中职学校、院校越办越好。
三者的关系,就像等腰三角形,缺一或短一也不行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很重要。三者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前两年,网上有个5+2=0的论断。此论断的意思是,孩子在学校学习5天,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周六周日在家两天,由于家长的不约束,孩子在学校形成的好习惯就会不再拥有。
比如,住宿生前5天在学校学习,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跑早操,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惯。可是周六周日回到家里,早上赖床不起,结果好习惯就没有了。
从而,形成了5+2=0的现象。
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
此外,社会教育应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前几年,有个大学生回炉重造的现象,有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不到社会的真正需要的技能,需要回一些技术学校重新学习。
其实,如果学校教育考虑社会教育的要素,要教给孩子需要的社会技能,那么孩子以后就会节约更多地时间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