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考生用核酸检测吗(高考考场防疫要求)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朱晓娜)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滞留异地的高考学子如何返校参加考试?参加考试前需要进行多少次核酸检测?考生家长需要如何配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各地教育考试局公开信息,汇总了31个省区市的高考防疫政策。
学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新华网摄
北京
考前14天,考生须在京且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
考试前14天,考生须在京居家或居家、学校,按要求监测健康状况,每天测量体温并如实报告。即日起,考生在京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有活动的,应及时向学校(报名单位)报告。
天津
考试当天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证明
留津考生须在抵津前1、3、5天和抵津后1、3、7天共进行6次核酸检测。天津后共6份核酸检测证明及时上传至“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健康监测小程序”进行核查。
河北
5月24日开始每天测量体温
1、必须在5月24日(高考前14天)之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备考。返程途中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须向报名学校或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到。
2、自5月24日起至高考结束,考生须每天测量体温并如实记录情况。考生及其同住人员应减少流动和聚集,避开人群流动性大的地方,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避免与疫情风险人群接触,在家保持两点一线或在家里和学校。
山西
滞留外省(市、区)考生尽快返晋
目前滞留在外省(市、区)的考生,须主动到高考报考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到,并返回高考报考地。高考前14天(5月24日之前)尽快准备考试。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向居住社区、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告。
在本省参加高考的考生在考试前非必要不得出省。
内蒙古
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1.提醒目前身在自治区外省份或本地区高考报考地的外联市考生尽量在14日前返回高考报考地考试(5月24日),并主动如实报告。
2、5月23日至6月9日,考生须按时登录“百度APP”和“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小程序,完成健康体检。每天办理一次签到,时间为14:00至次日12:00。
辽宁
5月21日前返回报考所在地
提醒目前滞留在报考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省外城市的考生,请于5月21日前返回报考地点。考生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活动。外出及返回使用地点后的活动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当地体温,监测健康状况。高考前14天(5月24日)至高考结束,要减少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活动,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去中等场所。-和高风险地区。
吉林
所有考生6月6日熟悉考场时提供48小时核酸报告
考生(或同住人员)应在考试前14天(5月24日)开始完成《行程卡》和《健康码》登记,并填写《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考疫情防控考生承诺书》和《2022年普通高考健康状况和旅居轨迹监测记录表》。6月6日熟悉考场时,所有考生须在48小时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黑龙江
考前14天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并报备
考试前14天(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考地点,并主动、如实向当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社区(村)居委会报告行程安排。返回报到地后、高考结束前,考生及其同住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考生及其同住者必须在考试前14天每天测量体温并监测其健康状况。如发现身体异常,应届考生应向所在高中报告,其他考生应向报考的招生考试机构报告。
上海
上海秋季高考推迟至7月7日至9日。
江苏
于5月24日前回到高考报名点所在地
学生须于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5月24日至考试结束,考生及其同住人员要尽量减少活动,不离开高考报名地点,不前往中、小学。高风险地区和人群流动性大的场所,做好健康监测。所有考生应在考试前48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未按要求在考试前48小时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将无法正常参加考试。
浙江
考前14天申领健康码并申报健康状况
考生须在考前14天通过“浙江办”或“支付宝APP”完成浙江“健康码”申请(浙江省各市“健康码”均可通用),并如实申报健康状况考试前14天内的状态。除非必要,不要离开本省。省外考生须提前14天返回高考报名地点。考前14天内有省外或中高风险地区县(市、区)活动的考生,须及时向所在中学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告。考生应在考前14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健康码”不是绿码或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所在中学或当地教育中心报告。检查机将及时报告,并按要求将患者送往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安徽
考前14天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不在报考地点的考生应在考试前14天(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考地点。滞留考生应主动向报到点报告停留情况(包括停留地点、停留原因、返回时间和方式等)。自5月24日起,所有考生须监测个人健康状况,每天测量体温,并如实完整填写《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
福建
5月24日起,每天进行体温测量
考生返回报到地后、高考结束前,考生及其同住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监控您的健康状况,每天测量体温并保存记录。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就医,并尽快向学校(或报考的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报告。积极配合就读学校(或报考的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收集信息,主动报告个人行程。
江西
滞留异地考生5月23日前返回报名当地备考
考生须于5月18日18:00前,主动向报考县(市、区)考试机构报告目前所在位置情况。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必须返回所在地点。5月23日前报名备考,并及时向考试中心报到。当地考试机构报告。在外地停留期间和返回当地后至高考结束前,考生非必要不得聚集,不得跨地区流动。他们应该每天测量和记录体温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
山东
首场考试时提交考前48小时内和24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
请务必于5月24日(考试前14天)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并做好自我防护。提前申请“山东省电子健康密码”。外省来山东考生应在电子健康码界面填写《来山东申报单》。所有考生在进入考点参加第一次考试时,须在48小时内(6月5日8:00后出结果时间)和24小时内(6月6日8:00后出结果时间)内提交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参加考试需要纸质证书。从外地返回的考生还必须遵守本省、地区的疫情防控要求。考生在考前14天尽量不要离开考点。
河南
考前14天开始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筛查
尚未返回学校或考点所在县(市、区)的考生应尽快返回学校或考点所在县(市、区)。返回时间必须充分考虑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隔离期要求,确保隔离结束后能够如期参加考试。所有考生应在考试前14天(5月24日)开始。在校学生向就读学校负责,不在校社会学生向考点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开展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筛查。考生核酸检测和筛查记录是各地正常发放准考证的依据。
湖北
考前21天,无必要不社交、不跨区域流动
滞留在考点外(省外及省外市县)地区的考生须于5月18日前返回考点,并按防疫规定办理;考试前14天(5月24日起),坚持每天考试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并将监测情况报告学校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如有异常,请立即报告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考试前21天,没有必要回避社交和不社交。跨区域流动;考试前1-2天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湖南
滞留外省(区、市)、外地考生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仍滞留高考报名地以外地区的考生,须主动到高考报名点报到。学生须于5月24日(高考前14天)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
广东
处于报名所在地以外地区考生须5月24日前返回报名所在地
考生须于5月12日18:00前主动向报考所在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告目前所在地情况,并于5月24日(14日)前返回报考所在城市。高考前),并及时向户籍所在城市报到。招生考试机构报告。
考生外出期间和返回户籍城市后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活动,每日测量、记录体温,监测健康状况。高考前14天至高考结束,减少外出,原则上不得跨地区流动。
广西
滞留考生返回考点所在地须持滞留地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
滞留考生返回考点须出示停留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程时请佩戴口罩,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回国后尽快完成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前不要自由活动。
滞留考生在境外期间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流动。回国后原则上不再跨区流动。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必须在考试前连续14天与共同居住者一起管理行程。考生可以在校园闭环管理下住宿,尽量不与考试人员以外的其他人接触。每天测量并记录您的体温并监测您的健康状况。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将与滞留考生进行点对点联系。考生和家长应保留高考报名时填写的联系电话。
海南
每日打卡,做好每日体温测量、记录,监测健康
1.仍滞留在高考报名地以外地区的考生,须主动到高考报名学校报到(单身报考者应到所在市、县报到)位于)。考生和家长应保持手机号码畅通,主动如实报告相关情况,确认返程安排等事项。
2.考生外出期间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活动,每天测量并记录体温,监测健康状况,每天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查询海南健康码。
重庆
特殊考生须考前72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考试前14天开始,考生应每天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测量体温,记录健康状况,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并按照规定进行健康检查或报告健康状况。相关考试项目的要求。
下列考生须提供考前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两次核酸检测间隔时间须大于24小时):考前14天内从境外返回重庆的考生;考前21天内有境外旅行史的考生;考试前14天内体温37.3,或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丧失、结膜炎、肌痛、腹泻等健康异常的考生。
四川
滞留在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报告滞留状态
请滞留考生分别于4月28日、5月8日、5月15日主动向报名点中学或15:00之前报名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告滞留情况,并按规定做好返程安排。必需的。因特殊困难无法按要求返回报到地的滞留考生,须立即向报到点中学或报到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到。自5月22日起,要求学生每天在15:00名之前,主动向报到点中学或报到所在招生考试机构(市、区)报到。
贵州
中高风险返黔考生按要求进行管控
目前对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贵州的考生实行“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12项核酸检测”;目前从上海返回贵州的考生均实行“7天集中隔离+7天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5次核酸检测”管控。请考生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风险等级,提前安排返回贵州。因特殊困难无法按要求返回报考地点的滞留考生,必须立即向报考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告。自5月22日起,要求学生每天在15333.6万之前主动向报考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告停留情况。
云南
考前14天内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滞留在考点外的考生须至少提前14天(5月24日)返回考点,并向当地社区和招生考试机构报到(应届毕业生到校)。考前14天至高考结束,考生及同住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避免外出、聚集,避免跨地区流动,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地区和疫情相关地区。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确诊。
西藏
考前14天内非必要不外出
所有考生须在考前48小时内提交核酸检测阴性证明(6月5日8:00后出结果时间)。从外地回国的考生还必须遵守所在地区、属地的疫情防控要求。考试前14天内,非必要不要外出、聚集。确需离开的,须向考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搬迁。
陕西
高考前14天到高考结束应进入静态管理
您必须在5月24日(高考前14天)之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备考。中高风险地区返陕考生须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滞留在高考报名地以外的省内其他地区的考生,其回程要求由高考报名地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制定并公布。高考按照当地防疫要求进行。请考生注意。
甘肃
滞留省外考生须于5月21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5月21日至22日、5月28日至29日、6月1日至2日、6月6日,考生须登录“甘肃教育考试一考通”微信小程序报到4次健康状况。打卡时,将通过人脸和身份证识别来验证打卡者的身份,并自动获取打卡者的地理位置,检测其是否在甘肃省。同时,还将获得打卡者近一周的核酸检测结果。考生必须提前做好身体健康报到的准备。
青海
所有考生5月24日起每天进行体温测量
所有考生须自5月24日起每天测量体温,每天填写《考前14天健康监测登记表暨承诺书》,如实记录健康状况并报告疾病接触史。目前滞留在省外的考生应按照考区招考通知的要求立即返回,防止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考试。主动向当地招生办公室报告本人及同伴的停留情况(包括停留地点、停留原因、返回时间和方式)和健康状况。省内其他地方停留的考生应按照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办公室的统一通知要求和组织安排,按时返回考场,并按照当地要求办理。疾控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和自我健康管理。
宁夏
滞留外省(市、区)考生尽快返宁备考
中高风险地区返南京滞留考生须接受“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须于5月17日前返回高考报名地点,以免影响高考复试。正常检查。所有滞留考生返回宁夏后应进入静止状态,原则上不得跨地区流动。
新疆
在高考前14天到高考结束前应进入静止状态
考生在境外停留期间以及返回考点所在地(州、市)后要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地区活动,每日测量体温,记录和监测健康状况。高考前14天至高考结束,学生应进入静止状态,原则上不再跨地区流动。
相关资讯
-
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及答案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高考2019试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4-12-10 14:00:04 0
-
成人高考考什么内容 有哪些科目(护理专业成人高考考什么)详细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因此,成人高考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很多学历低的人想参加成人高考来填补学业上的缺陷。但对于失学多年、已经参加工作的上班族…
2024-10-04 09:34:20 212
-
2023高考录取分数线(2023高考录取人数是多少)详细阅读
文/爱叨叨的学哥2023年高考,部分考生将根据不能选科的情况进行录取。只有通过了高考这一重要考试,考生们才能彻底结束12年的苦读。考生们在高考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成…
2024-10-04 08:19:26 614
-
奖品中考满分作文(奖品作文初中)详细阅读
中考福利来了,丰厚奖励等你来!本文从加分政策、奖学金、优惠政策和志愿者举报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考的福利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1、加分政…
2024-10-04 07:16:12 477
-
北京的中考题(北京中考卷简单吗)详细阅读
原标题:北京高中试卷像幼儿园题一样简单。一些名校的学生认为这很简单,女孩就利用了这一点。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
2024-10-04 05:32:37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