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加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机制建设(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机制建设(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机构 2024-08-16 15:51:30 544 教育网

一年来,在省、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陈仓区资助中心兑现了承诺,发挥了辛勤的作用。学生来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安排部署进一步到位,政策宣传更加精准,办理流程更加周到。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本息回收进一步加强,实行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教育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贫困大学生及贷款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各项安排和部署正在进一步落实。2018年,我区出台《宝鸡市陈仓区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工作的通知》、《宝鸡市陈仓区关于做好2018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宝鸡市陈仓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宝鸡市陈仓区2018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措施,积极培训工作人员,加快落实学生学额电子信用助学贷款合同起源。

加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机制建设(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

政策宣传更加精准。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及时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因此,需要根据前期建档立卡、享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情况,进行精准宣传,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政策宣传活动,不让符合资助要求的学生错失机会。一是通过公众专栏、横幅、宣传页、班会、集会、家长会、微信群、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的校园宣传;二是在陈仓电视台、区政府门户网站、中心微信平台和中心网站上发布相关资助信息进行媒体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政策知晓率;三是重点宣传,发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办指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指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宝鸡市教育局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结合精准资助基层走访和8000名贫困户学生回访,形成了校园宣传和助学政策入户宣传并重的资助政策宣传新格局。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享受政策福利。

加工过程更加周到。2018年,陈仓区根据助学贷款工作新变化,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实际,采取“两区四环节”受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申报。“两区”设置为“办理等待区”和“贷款受理区”,“四通”设置为:初审办公室—制度审核办公室—合同签订办公室—合同签发办公室。在“办理等候区”,还设有学生系统信息的“查询处”和“更正处”。提供电脑免费试用,解答家长和学生的疑问,避免家长和学生来回奔波。还播放贷款政策和融资工作的视频。一起观看;在“贷款受理区”实行“一厅”办理、“一站式”服务,从进场到办理成功,采用“流水线”式工作,永不回头,抓住签约现场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贷款还款和逾期风险政策。所有注册学生和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均无需颁发证书。学校只需盖章即可,减少学生乱跑。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我们还采取电话预约、延迟签约时限的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天候服务,满足每个学生和家长的不同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学生和家长可以高高兴兴、满意地来去。切实确保“贷款全部还清”。

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2018年,我省首次开展国家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着力补齐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短板,做到贷款“无纸化、操作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为本,服务便捷。”《》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此,区资金中心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2万元,购买了笔记本电脑1台、书写板2台、高配仪2台、打印机2台、饮水机3台等,并修复了2台旧电脑,保证了电子贷款合同顺利实施。

本息回收力度进一步加强。年度本息回收工作是资金中心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切实做好工作,我们采取“1441”模式,即一次会议、四次提醒、四份合同、一次通知。

陈仓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由各镇(街道)教育专业人员或具体工作人员参加,分管主任对工作进行澄清和强调。为了让学生或家长及时了解本息回收情况,陈仓区坚持“四提醒”制度,即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首次专人——专人电话提醒全镇本息回收工作;第二次,镇(街道)教育队完成向辖区内已毕业大学生或家长发放《催收通知书》的任务,并通知提醒;第三次,校长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对学区内未完成还款的学生进行个别电话提醒;第四次,老师们将提醒所在村尚未完成还款的学生。为夯实回收任务责任,陈仓区坚持“区经费中心人员覆盖镇、教育队成员覆盖片、校长覆盖学区、教师覆盖”的“四保”回收责任制覆盖村庄。”本镇学生贷款本息催收第一责任人。为限期完成本息回收任务,陈仓区坚持《助学贷款年度本息回收进度通报》制度。根据时间,我们采取每周通知、三天通知、每日通知的方式,跟踪贷款学生本息的催收情况,确保催收工作取得实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新起点。陈仓区坚持“提升、提升”的总基调,用务实践行“热忱、专心、超越、奉献”的陈仓教育精神,用责任诠释新时代奋斗精神,持续奋斗,成就辉煌长期取得成效,已初步形成“两区“四通”受理和“1441”本息回收模式,努力开创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工作新局面。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