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同步复课实例,教育机构复课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同步复课实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同步复课实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事件,表明疫情风险还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可能将面临一个长期的“后疫情时代”,就像流感、艾滋病一样,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与人类共存。理由如下:
1、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世卫组织5月25日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不能去假设疫情存在“季节性”,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措施不严格,将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此前瑞安多次表示过,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人类要做好长期与之共存的准备。
2、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5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3、钟南山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病毒的研究与防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4、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这个病毒目前在人群当中已经出现了定植的倾向,在人群当中可能会长期一直存在,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历史上没有一个病毒像新冠病毒这样诡异,正好介于当中:症状比暴发力强的流感重,传播力比症状很重的SARS强,居然还有无症状携带。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所以其特性决定了控制的难度之大:
1、因为传染性强,稍一疏忽就会呈爆发式增长,所以控制起来非常棘手。
2、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让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目前除了逐个筛查外,别无它法。
3、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且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即使疫苗研制成功,对变异后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还有效仍未可知,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是一个长期的“矛与盾”的升级战。
1、人类的社交与协作特性是一种刚性需求,不论是个人情感、学习还是工作需要,都很难做到长期严格隔离。
先回顾下马鞍山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13名集体发热者的两起事件吧。
5月11日,安徽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安徽当涂县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裴某某返校后,校方未对其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王某某来博望区后,企业未规范报备,所在乡镇未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当涂县就地隔离了这两名密切接触者,紧急采样开展核酸检测(5月21日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均为阴性),并前往马鞍山学院开展调查,指导校园防控工作;博望区同时对王某某接触人员进行摸排管控,指导相关企业开展防控工作。
5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针对学校的防控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防控制度。学校应该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定专门的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做好人员管控的要求。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尤其是体温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晨午检,对住校学生增加晚检,加强学生因病缺课以及教职工因病缺勤的监测,严禁教职工带病上岗、学生带病上课。……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至5月20日晚仅三天多的时间,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6名学生集体发热,学校随即将发热学生送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裴某某和王某某是确诊病例接触者,返校返岗后未按防控要求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的防控步骤和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机构同步复课实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机构同步复课实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