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仪纬线和经线)
地球仪:
人们模仿地球的形状,并将其缩小到一定比例,创造出地球模型——地球仪。
(1)地轴——地球自转的虚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即北)附近的点称为北极;与北极相对的点称为南极。
(3)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等距的一个大圆。经纬线:
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绘制经度线和纬度线,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地面上没有绘制经度线和纬度线。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称为经度。垂直于经线的线称为纬线。纬线是不同长度的圆。最长的纬度是赤道。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也称为经线。国际上把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称为0经线,也称为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1)纬线:沿东西方向绕地球一周的圆周。
(2)连接北极和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位置”
常见的经纬度地图包括网格状经纬度地图和极地经纬度地图,它们用于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1)格子网格
度数的确定:在同一经纬度网络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和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相等。图中A点为(80N,0);B点为(70N,40E);C点为(0,180);D点为(20S,160W)。
(2)极地经纬度网络
南北纬度的确定:在极地经纬度网络地图上,应根据地图中的极点来确定各点的南北纬度。如果极点是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内所有点的纬度都是北纬;否则,它们是南纬。如图C所示,E点为30N,图D中的F点为30S。
图C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D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
2.利用经纬度网络确定“方向”
(1)确定南北:在南北半球两点处,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如果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值大的在北;如果都在南半球,则纬度值较大的在南半球。
(2)确定东、西:如果都是东经,则经度值较大的在东;如果都是西经,则经度值大的在西;如果两个地点分别位于东经和西经,则必须考虑两点经度之和。如果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经度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3)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靠近北极的点为北,短弧范围内的点为东,逆时针方向的点为东;南极的情况正好相反。
3利用经纬度网络确定“最短路线”
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球体上的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短弧的长度。(注:所谓大圆是指经过地心的平面与球体的交线)
(1)对于同一子午线上的两点,最短的短弧在该子午线上(图中弧AB)。
(2)对于同一纬度上的两点,最短的小弧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如图所示,同一纬度上MK之间的最短路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早晚线上两个点。由于早晚线本身是一个大圆,所以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就是两点之间较短的早晚线(即下弧线)。
4.利用经纬度网络确定“距离”
(1)在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相同,约为111公里。
(2)在任意纬线上:经度1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公里?cos(为纬线的纬度)。
(3)不同的经度和纬度:可以在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时进行估计。首先,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或纬度相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或缩小;其次,可以先计算比例尺,然后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5.利用经纬度网络确定“范围”
(1)纬度相同、经度数相同的两张地图的面积相同。
(2)对于相同经纬度数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同框的两张地图的纬度数和中心点纬度都相同。经纬度越宽,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相关资讯
-
学前教育保护地球,学前教育保护地球的措施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保护地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保护地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幼儿园生命教育…
2024-10-17 12:42:58 0
-
半径是地球的1.01倍吗(半径是地球的1.01倍是多少)详细阅读
地球的大小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数量只会增加。有一天,人类将在地球上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过度拥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将面临的问题。我们没有…
2024-09-29 22:09:54 515
-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视频(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023)详细阅读
中考地理必记知识点大合集,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广阔领域,分为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地理四个方面。区域拓展,涵盖中考地理考试所有知识点。本…
2024-09-24 18:10:40 105
-
国产的谷歌地球(国产google地球)详细阅读
当我们从事地质、林业、水文、水利、电力、GIS、地图、水利、环境等工作时,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数据,比如图像、地形、矢量、模型等,但目前80%规划的大数据显示与Ar…
2024-09-21 06:09:20 971
-
地球科学大数据学术论坛(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官网)详细阅读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大数据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
2024-09-07 08:25:59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