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好吗(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可以吗)

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好吗(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可以吗)

教育机构 2024-08-08 16:24:21 580 教育网

近日,一段关于西安26岁女孩小宇的采访视频引爆网络。随后,“临床医生陪护”这个职业开始流行。

2年里陪伴服务了近200名患者,每天走访的医院多达四、五家。工作内容是“帮顾客挂号、预约、拿检查结果和药品”,主要针对老人和不熟悉医院的患者,半天费用200元,全天300元。

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好吗(26岁女孩医院当陪诊员可以吗)

“这有点像导游,可以帮助顾客节省就医时间,带来温暖,还是挺有意义的。”视频中,小宇点评了这个职业。

然而,全国遍地开花的陪护医疗服务真的能解决小宇所说的“看病难”问题吗?如何规避这种职业法律风险?市民真正的医疗需求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上海多家医疗机构的相关行业专家,就这一话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陪护病人》已出道20年,仍“叫好不叫座”

事实上,陪护病人并不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

2001年8月,《中国老年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报道,描述了七十多岁的独居老太太李奶奶花100元从医疗陪护公司聘请专科医生并顺利完成手术的故事。医疗过程。文章最后指出,陪诊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老人、残疾人以及外省市来京看病却摸不着头脑的患者”。门'”。

整整20年过去了,陪护医疗服务的内涵几乎没有改变。不过,本市多家三级医院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其实对医疗陪护行业了解不多,也从未遇到过自称是医疗陪护的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科主任耿益民这样形容医护人员的理想形象:“这群人应该熟悉就医流程,了解医院建筑结构,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善于沟通,能够全程指导患者。我们可以照顾挂号、排队、取药、与医生护士沟通,甚至照顾病人期间的事情,提高医疗安全。”

他们既懂法又守法,顺应人情。在耿益民看来,理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优点多于缺点”。提高医疗效率后,患者往往会有更好的体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这也可以降低沟通成本,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可能会降低。

那么在上海,谁在从事陪护服务呢?2015年以来,该领域借助互联网医疗创新创业的契机,涌现出一批与之相伴的医疗平台。但市场需求有限,同质化的单一服务让这条赛道变得拥挤而艰难。“但医疗陪护确实存在,而且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行业的增值服务。”保险经纪人杭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公司都会为VIP客户提供“医疗护理服务”,重要的项目包括有专门的人陪你去诊所。“陪诊前,危重病项目经理会了解客户的疾病状况和医疗需求,为他规划最合适的个性化医疗方案,包括就医路线、医院、科室、专家等。”他介绍,一些以健康险、寿险为主业的公司会设立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健康管理。同时,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组建自己的医疗团队,大部分医护人员也将来自这些团队。

不过,在杭老师看来,陪护医疗服务依然“叫好不叫座”。通过公司内部数据分析,他发现业务量不大,客户群也比较多元化:除了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外,还有很多时间宝贵、效率要求高的高端客户。

陪医生还是“黄牛”?行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4亿,占比18.7%;在上海,这个数字比全国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与之相伴的医疗市场。未来的需求前景,但仍在观望和质疑的公众也提出了很多疑问:如何定义“陪护患者”和“贩运者”?陪护医疗过程中出现人身或财产安全损害如何处理?陪护服务是否涉及医疗行为本身?

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跃强认为,从法律角度看,这是一种新型的“医疗中介”服务关系。“在传统的医疗服务民事合同中,医疗代理主要是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患者是委托人,医院是代理人。”然而,与医患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同,在陪护患者中,虽然患者仍然是委托人,但代理人却成为了陪护者。可以说,陪诊业务的出现是对传统医患委托代理关系的实际突破。

他认为,陪护医疗服务主要存在三大障碍和隐忧。“首先,医疗陪护的职业身份和工作内容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医疗陪护很容易与‘医疗’黄牛混淆并等同起来。',ETC。其次,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法律风险,容易遭受第三方造成的医疗侵权。患者的医保信息、病史,甚至财产状况、密码信息等基本都由医护人员掌握。工作中如果出现任何疏忽,势必会对患者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造成损害。根据《陪诊服务显京城》第28条规定,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某些医疗损害是由同伴造成的,则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由临床医生或公司造成的,则应承担侵权责任;第三,陪同临床医生在履行知情同意代理权时也将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侵权责任法》第1219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无法或者不宜向患者解释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那么,医护人员作为患者购买服务的一方,不具备近亲属的范围和顺序,从而影响患者接受重要医疗救治的能力。服务措施。”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最大的担忧仍然是“黄牛”。目前,全市大部分医疗机构在排队就诊时均采用电子呼叫系统,公开透明。如果有人临时插队,被其他患者发现并投诉,门诊和急诊室工作人员会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因此,还是有必要尽快明确陪护服务的法律边界,真正为患者服务,同时不扰乱门诊秩序。”

王跃强表示,合法合规发展医疗陪护行业已经到了必要的时机,“比如进一步规范医疗陪护人员的专业标准和相关措施,出台医疗陪护医疗服务的行业标准或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权利和义务等。“不过,他也强调,作为一种新业态,各类医务人员的公司和个人资质必须严格审核,加强专业能力和专业培训,政府应建立“容错”机制,探索包容期管理,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重点,通过监管公示、行政提醒、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灵活监管方式,采取包容性的方式和审慎的监管,才能真正促进陪护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了解“陪伴患者”背后的真实需求

可以说,陪护医疗服务的起源应该是便民利民的举措。在当前医疗资源客观匮乏的情况下,各地患者都面临着排队、跑腿的问题,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医疗城市。体弱多病的人需要有人陪伴和照顾。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他们是否一定需要医护人员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长期以来,门诊大厅的导诊员和志愿者都是帮助患者便捷就医的人。但近两年,出于疫情防控等需要,大多数医疗机构都进行了人员精简。年。”某三甲医院科室负责人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现阶段并不提倡大多数患者使用陪护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智慧医疗手段或许是大规模缓解公民“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近日对患者就医体验进行了调查。53%的患者表示“进入医院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即“信息盲目性”成为患者就医时的首要焦虑因素,不仅是线下,网上也是如此。医院“上网迷路”的情况并不少见。为此,医院患者体验部牵头多部门合作,打通患者就医从问诊挂号到就医、检查、缴费、取药的全流程,实现“云陪诊”。例如,在“健康管家”功能中,孩子可以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申请成为父母的“健康管家”。就医提醒短信会自动发送到孩子的手机上。通过点击链接,他们可以加入家长和医生之间的网络咨询。远程参与整个医疗过程。短短四个月,8952名儿童或亲属成为“健康管理者”。

在上海胸科医院,“掌上医院”官方微信6月推出“MDT门诊精准预约”专频道,直击患者“想看病却找不到医生”的痛点。方向”。双肺多发结节的王女士预约了12家MDT诊所之一的“肺多结节MDT诊所”。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等科室的专家齐心协力,为她制定了“先手术,后手术”的方案。“局部切除,内科随访”是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据胸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患者还可以提前上传疾病相关信息和检查报告,各MDT团队均安排专家在线筛选和审核患者的预约申请。“如果患者不适合MDT门诊,医生也会给出建议,以便患者及时选择合适的专科。医院会主动迈出第一步,实现陪护中的指导和沟通功能。”医疗服务。”

或许,了解陪护服务背后的真实需求,是解决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短板的重要抓手。医疗机构和公共部门继续增加服务供给、增加设施、减少过度拥挤。一些需要医生陪同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作者:黄扬子石佳妮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