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机构 中考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和重点字词解析(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和重点字词解析(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育机构 2024-08-14 23:42:56 546 教育网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推送。

如果您想获取试题信息请私信“我要资料”,即可获得免费资料领取方式。

中考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和重点字词解析(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并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

是补,就是翻译时对文言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进行补充。注:填写省略的成分或陈述时添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即删除古汉语代词、起标记句子结构作用的助词、构成足够音节的助词等虚词。由于现代汉语中没有可以替代它们的词语,因此翻译时不需要翻译,可以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的意思。在翻译文言倒装句时,应将古文倒装句型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型,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样翻译的句子才能通顺。这就需要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也就是说,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专有名词、国名、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都可以保留翻译过程中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这是一个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即删除古汉语代词、起标记句子结构作用的助词、构成足够音节的助词等虚词。由于现代汉语中没有可以替代它们的词语,因此翻译时不需要翻译,可以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的意思。在翻译文言倒装句时,应将古文倒装句型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型,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样翻译的句子才能通顺。这就需要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也就是说,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专有名词、国名、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都可以保留翻译过程中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这是一个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文言关键词也需要掌握,这是理解的基础。小青老师会总结一些关键词的解释。这些也是中考容易考的科目。希望同学们能够重点关注,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当官员到某个地方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治事务、执行某些政策时,都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赞扬和批评。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王(皇帝)之间就会发生很多“动作”。

1.邑:到达,去。

2、说服:鼓励、奖励;给予鼓励和奖励。

3、课时:考核、督促、征集。

4、风与化:教育、影响、启示。

5、按、案:巡逻、巡逻;检查、核实、查明。

6、旅游:游玩、游览;旅游、外出求学或谋求官职;沟通、互动。

7、兴趣、趋势:小步走、跑;也引申为快点、快点。通“促”,催促。

8、弹劾:检举、控告、揭发。

9.白:告诉,报告。多用于官员之间。

10、短:诽谤、说坏话。

11.危害:嫉妒。

12.听:听到,听到;使知道,报告……知道。

特别注意第项的含义。被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即——君主,这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发生在中国君主和下面的主角身上的事件不会被认为是突然的。国王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并介入呢?事实上,发挥作用的是“气味”这个词。例如“齐桓公、晋文之事,可闻”。

13、哲:批评、指责、反驳。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