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2021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调查)
202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冲刺”微观观察
记者于万、郭玉琪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推迟统一笔试,具体时间稍后通知……”在她求职的第七个月王丽丽默默地在备忘录上划掉了这次考试的安排。
2022年春夏,对于包括王丽丽在内的大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考试的不确定性”和“合同期限的紧迫性”正呈现出左右为难的倾向。招聘会上人潮不多。一个人在电脑前刷新状态,似乎更有一种“孤立”的感觉。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5月,教育部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为应届毕业生“撑招”。这一个多月里,记者跟随几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经历了这场求职的“冲刺”战,记录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起航”和“常态”的态度。入海”。
处处面临“困难”
“当前,国内疫情多地蔓延,受国际疫情影响,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复杂……”消息推送,中国人民大学2022届硕士毕业生徐一曼和他身边的人似乎拥有“群体免疫力”。
“做好心理准备,今年会更加困难。”
徐一曼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广东就业。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她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深圳公务员考试和广东省学生选拔考试,但均未能入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一曼经过几轮筛选,刚刚收到了深圳一位高中老师的offer。能够从一个区数千人的申请中“突围”出来,她感到很幸运。
“我的想法没有改变。我真的只想找到一份编辑的工作。”徐一曼表示,这是对当前形势的理性判断。一是他希望离家近一点,二是他感觉更稳定。她听说有同学与一家互联网公司签约,设定了35岁之前赚够钱的目标。“这么强烈的紧迫感不是我想要的。”
徐一曼的想法在这一代大学毕业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22年4月底,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报告认为,目前年轻网民对体制外工作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在就业选择上,倾向于体制内工作的比例较高;2000后比90后更倾向于在体制内工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年轻网民的吸引力仍在上升。
“疫情迫使一些单位推迟了招聘计划。推迟的考试往往没有固定日期,有的考试从去年12月推迟到今年3月、4月,面对新一轮疫情,可能会再次推迟。””。徐一曼表示,应届毕业生等不起,一线城市总是有更多机会。参加考试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体面的尽快“上船”的方式。
在经历了多次申请考试的推迟后,浙江农林大学2022级本科生李红印决定另谋出路。“到了求职阶段,要保持高强度的备考确实很困难。”
对于李鸿银来说,放弃考公务员意味着结束“沉没成本”。“无限”的等待是很累人的。不仅挫伤了积极性,还影响了就业进度。考虑到目前的情况,退而求其次是不可避免的,但谁知道下一款巧克力会是什么口味呢?新的赛道可能会带来新的机遇。
2022年春节前夕,李红印开始在一家生产液晶面板的公司实习。大部分实习内容都是“网上”——完成的。每天到了上班时间,他就打开电脑打卡,然后开始工作。网上互选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也阻碍了双方真正深入了解对方,实现适应。“毕竟工作环境也是影响工作体验的因素之一,疫情之下,我们只能适应。”
5月初,李红音顺利被上述公司录用,但她仍心存疑虑。在目睹许多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甚至被迫裁员后,李洪银坦言,毕业后去哪里工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尽可能减少此类变量,根据国家多次研究部署,多部门出台了保护市场主体和就业、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就业、聚焦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等政策。高校也在千方百计扩大毕业生就业总量。学校书记、校长带头走访重点合作企业,为毕业生寻找更多就业资源。同时,全面开展“一人一档”、“终身政策”等精准帮扶工作。
“学生们知道,虽然最终要靠自己,但他们并不孤单。”浙江工业大学教工部副主任石其芳说。
摆脱“幸存者偏见”
与“有经验的人”交流,听“有地人”的讲座,看来这届毕业生没那么容易“被说服”。
“我周围几乎每个人都在为学生选拔考试做准备。在一些宿舍里,所有学生都在准备考试,每个人都对相关宣讲会异常热情。然而,通过考试的人给出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事实上,‘接受’的比例并不高。”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石一清说。
她告诉记者,她与“幸存者偏见”和平共处。在选择职业时,她更喜欢追随自己的兴趣,根据有限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做出决定,并愿意尝试更多。“我更喜欢有自己的一套‘主观’标准,而不是社会的‘客观’标准。”
至于出国留学,无论是从海外疫情还是当前国际形势来看,都不再是今年毕业生的首选。
“疫情之前,本科班150名本科生中,几乎有一半人想出国留学,但现在只有10人左右在做准备。”石一清觉得,曾经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现在“在同一条路上赛跑”。“大家的选择少了,路肯定会更加艰难。”
考研,延期?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幸存者偏见”。
教育部2021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人,这一数字刚刚突破2017年的200万人大关。
尽管周围很多长辈、前辈都建议他考研,但刚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岳翔却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备考和找工作一样有压力,而对于那些考研失败的人来说,就业的情况只会变得更加严峻。
5月13日,记者打开不少毕业生提到的“应届生求职网”论坛,自动弹出的讨论话题是一位大四学生的经历:“春节前拿到了offer,但我本来想着考研,妈妈说如果我不考研就跟我断绝关系,所以我拒绝了。但没想到今年是考研人数最多,我的成绩也一路飙升,最后,我以5分之差落榜……”
岳翔表示,如果陷入“幸存者偏差”,那么很多研究生考生最终都会成为“陪考者”。“其实,秋招期间,各大公司的职位空缺还是充足的,竞争者也比较少。但到了春招的时候,考研没考上的学生都纷纷涌来找工作,导致找工作的人多了。”和更少的地方。”
大多数同学都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的就业困难是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毕业生总数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多地蔓延,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市场岗位萎缩,政策性岗位总量有限……就连前几年就业形势相当有利的互联网企业也发现,今年也是艰难的一年。
但仍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再“奋斗”一段时间,忠于自己的梦想。
“求职过程中有很多矛盾需要解决,但我从未放弃过自己创业的想法。”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三年级研究生屠帅曾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简历中,他坚持保留“探索未知、敢于冒险、创造”的表述。“99%的大学生创业都失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下半场,就是这些人后来在其他领域取得了成功。”
“在疫情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思想更加开放,更愿意相信自己。在收到长辈、亲友的信息反馈以及社会新闻后,他们会更加追求稳定,但也会更愿意相信自己。”找工作更主动。不,泰辉执着于专业的匹配,更倾向于发挥个人能力,实现价值。”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张杰说道。
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张杰会定期了解学生的诉求,判断他们对自己和处境的判断是否客观,鼓励他们从“一步之遥”开始努力,并帮助他们平复激烈竞争带来的情绪过山车。
“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缓解学生心理困难。”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表示,当前形势下,学校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就业。心理焦虑,同时通过就业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各院校就业助理传递信息,加大咨询服务力度。
据悉,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启动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开展了招千家企业到校、提供就业岗位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精准帮扶毕业生“撑招”。依托全国24365就业服务平台,开展30余场线上专项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超过80万个。全国各地学校也推出线上线下招聘“结合”,集中本地资源,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预计将超过1.5万场。
张超表示,在特别困难的时期,一些本科生可能会出现“就业慢”的情况。但总体而言,毕业生的就业态度仍然积极。
以平常心“入海”
当前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2022级硕士生韩寒一直在校上课。虽然离校手续一再拖延,但幸运的是,他在疫情袭来之前就找到了工作。“疫情会对求职体验产生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个人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工科出身、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的韩寒表示,虽然他明白这个行业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薪资也不如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但他更愿意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职业选择。“航空领域是我国的国防科技,急需蓬勃发展,急需人才,这一点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所以我坚定地选择在这家银行工作。”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韩寒感觉自己少了一层浮躁。他继续顶住压力,调整心态,平衡工作和生活。他表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面对未来的信心。“如果威胁再次出现,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非常重要。”
不可否认,2020年以来,COVID-19疫情让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变得坎坷,但也正是因为路途坎坷,才让这段旅程变得更加深刻,激励年轻人认识自我价值和自我价值。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维。
浙江大学2022级本科生杨哲伦计划今年在香港完成金融学研究生学习(一年制)后返回内地就业。疫情期间,杨哲伦担任送餐志愿者。去年7月河南暴雨期间,他还参加了郑州的社区物资发放服务。
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他体会到了常态的可贵。
“既然如此,有钱的就出钱,有物资的就出物资,我们都尽力吧。”杨哲伦希望自己以后能在服务性质的金融机构工作。“我了解到,金融机构也有一些援助型的业务内容,比如为小微企业评估风险、参与国家级投资项目、银行民生相关业务等。”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张士奇毕业后将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后端程序员。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相比,他的求职起步要早得多:2019年入学,2020年底开始学习程序员必备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编程技能,2021年初开始实习,完成了当年暑假之前实习并获得保留。
“那段时间,我需要平衡学校论文、公司实习和秋招准备,只能利用晚上10点到12点学习秋招所需的知识。如果有面试,我向公司请假,每一天都很累,但是很充实,以后回想起来,我会感谢当时的自己,辛苦了。”张士奇说道。
数千万人“入海”,“上岸”难度极大。
在张士奇看来,当前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反映。作为个体,我们只能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因素,做好对抗焦虑的充分准备。
“总体来说,‘奋斗’仍然是主旋律,大家还是普遍认为‘努力才有用’。”浙江农林大学2022级本科生任莉表示,物质并不是最终目的。相比买房、买车,她更希望自己能有稳定的生活水平和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如果允许的话,我可能会在业余时间成为一名“斜杠青年”,过上更有趣的生活。
202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乘着歌声《入海》起航。两年后,2022届毕业生依然坚信“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文中部分同学为化名)
相关资讯
-
学前教育找工作杭州,杭州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找工作杭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找工作杭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哪个好?浙…
2025-01-29 12:48:03 0
-
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总结,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总结报告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就业现状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前教…
2025-01-05 05:16:14 0
-
学前教育专业哪里好,学前教育专业哪里好就业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哪里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哪里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陕西省幼师…
2024-12-29 05:16:02 0
-
学前教育就业方向包括,学前教育就业方向包括哪些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就业方向包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就业方向包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了解学…
2024-12-24 16:09:13 0
-
学前教育明年就业前景,学前教育明年就业前景如何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明年就业前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明年就业前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前教…
2024-12-12 20:32: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