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拔人才的历史发展(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人才选拔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之后,如果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必须通过考试。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入学考试,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这也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
那么,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统治阶级或社会是如何找到优秀人才为我们所用的?
一、世袭制
中国古代禅让制,即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这就是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打破了禅位制度,建立了皇位世袭制度。皇位世袭制度的实行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这是奴隶社会的“家天下”。”。
夏、商、周时期盛行世袭制度。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靠血缘亲疏来确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低。说白了,世袭制就是家庭责任制在更高层面的体现。
二、察举制
汉武帝时期,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拔官员的选拔制度,包括地方考察和皇帝征召,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促使了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
所以,自古到今,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对于统治阶级,要选出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巡检考试制度,但有所变化。早期主要是根据人才在当地的声誉,称为“乡举里选”。但到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随着选官制度的日益腐朽,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家族。由此,世代担任大臣的贵族地主就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掌握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颓废。出现了“举才而不知书;察孝节而远离父”的颓势。
三、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三国时期实行。东汉末年的军阀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得汉朝的巡检制度无法继续实行。曹操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具体办法是:中央选拔“有德有识”的官员兼任国家中央官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
曹魏后期,特别是晋代,九级中正制度发生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方式。由于中正官位被世家垄断,仅凭出身选官,这就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的出现
四、科举制
隋朝公元606年,隋炀帝开始建立科举制度。以推荐为主选拔人才向以考试为主选拔人才转变。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直至清未1905年度除。
到唐代,考试分为乡试(地方考试)、乡试(中央大臣考试和礼部乡试)、进士三级。考试方式有五种:铁经、墨弈、口试、政策题、诗词。可见,考试的种类有很多。武则天还设置了武科考试,来选拔军事人才。
宋代为了防止考场作弊,采取了很多措施:
1.锁院制:主考官一且受命,立即住进贡院,与外界隔离,防止主考官漏题。
2.别头试:最早出在唐朝进士科考试中,凡考生与主考官有亲戚、子弟关系的,应该另设考场,另派考官。这就是现在的避嫌。
3.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起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也叫作“弥封”或“封弥”。
4.誊录制:在誊录官的监督之下,由书吏用朱笔誊抄后接受批改,誊抄后的试卷叫“朱卷”,原来的试卷叫“墨卷”。这就是怕考官通过字迹认出考生,从而避免作弊。
可见,其中很多措施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元朝从《四书》开始限制题型,教条主义开始盛行,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
明代确定八股取士制,预示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
八篇文章有8个部分,文体有固定的格式。拨打电话: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中后4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到了清朝,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徇私舞弊严重,科举日趋严格、日渐衰落。在一百天的改革期间,康·尤维(KangYouwei),梁乔(LiangQichao)和YanFu都提出了废除八部分部分的部分部分,部分零件部分是零件零件零件零件零件-Part-Part-Part-2。最终,慈禧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五、大学的诞生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改革呼声骤起,许多新派出现,提倡军事兴国,教育兴国,工业兴国,科学兴国。
当年,天津中西学校改制为北洋大学堂,从此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
1903年,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重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18981898年改革运动,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也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后来改为北京大学,严复为首任校长。
公元1920年左右,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成立东南大学,它与上述的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一起成为早期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此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发展成为我国早期的高水平现代国立大学。南开大学则是中国早期第一所高水平的私立大学。
六、高考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高等院校仍沿用过去的单独招生方式,各大学自主命题,自主招生。1950年5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推进高考联合招生。
1952年,正式确定全国统一高考的模式,高考时间定为每年8月15日、16日、17日。从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正式形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模式形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考取消。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新办法来上学,“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成了选拔人才的新方法。
与此同时,开展“上山下乡”运动,师生下放到农村务工,高等教育基本停滞。1971年,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逐步举办试班并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只能初中毕业,但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劳动培训。取消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1977年,在众多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推动下正式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所以也出现了父亲儿子同上高考战场的场面。这是邓小平复出,从教育入手所做的重要事项。中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重要面对的是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边缘行业的定向招生。
1994年开始试点项目“并轨”招生,1996年正式执行。大学生上学不再免费,毕业后工作也不再包分配。
1999,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就是3门主科3门副科,此后在各省推广。同时,高校扩招,录取率大副提升。
2003年,为躲避炎热天气,高考时间调整为每年的6月的7号,8号和9号。
总结
从我国几千年的人才选拔历史来看,人才选拔制度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每种制度在诞生时发挥积极作用,再到腐败,从而被新的方法替代。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世袭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都是人治的制度,就是完全由人为因素决定,无法实现公平选拔,所以很快腐败。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确定考生,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允许人才的选拔更公平公正,底层民众有上升的渠道。但发展到八股文时,进步作用受到影响。
西方新思想的涌入和科学的引入导致了大学的出现。现在高考,人才的选拔更公平,人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高考也为社会选出了人才,源源不断为社会输出需要的各种科技、人文人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人才的选拔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如今的高考,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发展。
从历史变迁看高考发展改革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欢迎留言讨论,别忘了关注我哦。
相关资讯
-
区学前教育管理细则,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汇编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区学前教育管理细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区学前教育管理细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12学…
2025-01-23 05:24:03 0
-
教育培训机构小班计划(辅导机构小班课管理制度)详细阅读
今天给各位分享教育培训机构小班计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辅导机构小班课管理制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2025-01-21 21:16:02 0
-
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制度,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制度内容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党员教…
2025-01-20 10:32:36 0
-
教育机构后勤服务制度,教育机构后勤服务制度内容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机构后勤服务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机构后勤服务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生对…
2025-01-17 11:00:06 0
-
教育培训安全制度内容,教育培训安全制度内容有哪些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培训安全制度内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教育培训安全制度内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安全生…
2024-12-18 02:24: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