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增强历史主动 永葆科教初心的意识(增强历史主动性)

增强历史主动 永葆科教初心的意识(增强历史主动性)

教育培训 2024-09-23 12:33:53 240 教育网

作者:杨先进(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综合阐述,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出,三者对于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一流大学的引领和支持。科教兴国是中国大学固有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大学的重要特色。天津大学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历史信心,增强历史主动性,坚定不移地践行科教兴国初心使命,为科教兴国作出新的贡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

增强历史主动 永葆科教初心的意识(增强历史主动性)

一是积极探索“一流大学”中国范式,为科教兴国提供坚强支撑。科教兴国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赋予大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责任。世界一流大学是在服务本国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大学的模式和标准。必须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道路,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立足新时代,天津大学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各环节,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办好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遵循教育“四项原则”谋划学校发展,培养一流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扎根中国的发展,引导师生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围绕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为祖国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作出贡献。

二是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人才强国提供不竭动力。大学是立德树人、道德修养的场所,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之本在于立德,更强调立德为大学之本。大学必须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特色。面向新征程,天津大学将始终把“家国情怀”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以科学理论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思政大课”。“建设,充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深入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各类课程和课程建设。思想政治课要同向而行,引导全校干部教师要深刻认识“两个立项”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意识”。坚定自信”,做到“两个保障”,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启迪心灵、巩固拓展“三个完成”、“育人”和“育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果。“五育并举”充分发挥高素质专业教师的教育作用,从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要自觉担负起“强国一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成为有理想、敢于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一代;主动分析未来国家对人才的综合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需求,不断修订完善培养体系。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工程人才的有效机制,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国家急需的优秀工程师,以及科教融合。

三是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强国提供智力支撑。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新使命,天津大学以“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作为谋划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立足国家需求,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在新领域、新竞争中创新发展。道,提前谋划部署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前布局科研平台。深化“强工、强理、兴文、兴医”的学科布局,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中心作用,构建广泛的交叉学科服务平台。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平台,努力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源泉;锚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个导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聚焦“卡点”技术,持续深化组织科学研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产出原创性、领先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建设合成生物学、医学与工业智能交叉研究、地震工程基础研究、地球关键区国家科学观测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对接国家引进科技创新力量战略,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对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巨大力量”。

《光明日报》(版本05,2023年1月3日)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