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初中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2020(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_重复

初中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2020(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_重复

教育培训 2024-08-27 20:13:29 125 教育网

这篇文章的内容充满了有用的信息。建议收藏起来!

随着中考的临近,想要学好初中化学,首先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了。

初中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2020(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_重复

老师总结了中考化学记忆技巧——初中化学必记关键知识点总结——常考的36个方程式。如果对你有用,记得连续三连支持!

中考化学记忆技巧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

简介化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1课)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一页最后一段)2.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够制造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够制造钢铁。与化学四大发明相关的是造纸术和火药。它还生产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如酒、醋、染料、瓷器等。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教材第1页和第2页)4.如何学好化学?

1、学前指导:对重点难点有初步了解,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突出。

2、听:一边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记忆,努力在课堂上学——向课堂要求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保质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忘记规则)。

注重学习化学的方法(注重预习五步走——课前提问、听课——做笔记、做作业、复习、做作业),注重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力是关键。作为初中的入门科目,有太多的新事物需要认识和理解,比如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物质化学式、基本定义规律等,仅仅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在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非常重要。遇到现象和问题要善于动脑,多问为什么,学会概括和总结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原因。“技巧”。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突破口,前进或后退,或发散思维,从而逐步明确问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主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着现象。物质形状和状态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气、沉淀等(不能用来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新物质或分子的本质区别。例如石蜡的熔化、水的冻结、汽油的挥发、电灯的照明、氧气的工业生产、颜料的吸附、石油的分馏、汽油的脱脂、冰雪的融化、煤的燃烧、铁锈、食品腐败、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氧化、燃烧、乳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相互关系(发生化学变化必然发生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石蜡燃烧时,石蜡先熔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的概念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性。实质物质颗粒的组成和结构保持不变的性质。物质粒子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特性。例子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还原、金属活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度等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确定或通过化学变化通过仪器测量。差异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表达。注:描述物质性质时,用“易”、“能”、“会”、“能”。

主题2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2课)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索(教材第12页)

(1)实验步骤及观察点:

湖拿一根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气味和感觉;用小刀割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溶解、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根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状的变化,如烛芯点燃后几秒钟蜡烛就融化了;周围气流稳定和不稳定时蜡烛火焰和蜡烛外观的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火焰是否有明显的层次,颜色、亮度、温度是否有明显差异(可用火柴杆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将一个冷且干燥的小烧杯放在火焰上,观察其内壁;然后迅速翻面,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摇匀,观察石灰水有无变化;

3、吹灭蜡烛并观察;

4、熄灭蜡烛时,尝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扩展实验)小心地将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中。你会发现什么?用一根火柴点燃管子的另一端,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现象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制成的烛芯组成。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实心、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成分的添加而出现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根据需要而变化。制成各种形式(如螺旋形、数字形等),无论哪种蜡烛,手感光滑,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很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中心火焰)。火焰的核心主要是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火焰中的石蜡未完全燃烧,温度高于火焰核心。因为有一些碳颗粒,所以火焰是最亮的。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应迅速将火柴杆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火柴杆接触火焰外部的部分首先会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干燥冷的烧杯盖住火焰。你会发现烧焦的内壁上有小水滴。片刻后,取出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测试二氧化碳气体)。摇晃后发现清澈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4当蜡烛第一次熄灭时,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会从烛芯中冒出。如果白烟被点燃,蜡烛就可以燃烧并重新点燃。综上所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水并产生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探索(教材第14页)重点: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特性及其应用、排水和集气方法

(1):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测试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白浊度越多,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可以使木棍重新点燃火花,因此可以测试氧气。木棒燃烧得越剧烈,氧气就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扑灭燃烧的木材。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通过排水气体收集来收集。探索: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有什么区别?

步骤1:如第14页图1-13至15所示,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第二步:用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无明显二氧化碳现象(有少许浑浊),清澈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结论CO2可使清澈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中不明显。证明空气中的CO2含量较少。第三步:将燃烧的木条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二氧化碳现象燃烧的木棒慢慢熄灭。燃烧的木棍立即熄灭。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它可以扑灭火灾。第四步: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呼气,观察现象。

呼出的玻璃片没有任何现象。呼出的玻璃片中有水蒸气。呼出的玻璃片没有任何现象。结论呼出的玻璃片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3.能简要描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1)实验研究步骤

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3.完成实验4.分析测试结果5.得出结论

(2)实验研究应注意

1、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还原、金属活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度、碱度等。

2.物质变化

三、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现象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7KEiq7dWrdETVEZPS_NVKA

3、中考化学考试36个方程式及要点

老师们每天都会分享优质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如果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支持一下哦~~

如何获取电子版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4820262

秀学雄数据库:涵盖初中所有学科学习资料-初中复习资料-中考总复习等电子学习资料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