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家长非要让孩子读师范怎么办(爸爸妈妈非要我报师范怎么办)

家长非要让孩子读师范怎么办(爸爸妈妈非要我报师范怎么办)

教育培训 2024-09-19 02:18:51 769 教育网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8分钟

家长非要让孩子读师范怎么办(爸爸妈妈非要我报师范怎么办)

志愿高考填报:妈妈想让女儿读师范,女儿自己想学空乘......

文/颜凌阳

01

我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妈妈希望女儿高考结束后报考师范院校,将来成为一名教师。而我女儿只想读空姐专业,长大后当一名空姐……

视频引起争议,一众网友在那里表示:“我妈也作为一个经历过的人给女儿提建议,希望女儿少走弯路,毕竟当空姐只能养活你。”青年。”

那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如果你不同意我的意见,那就不同意;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我的意见,我建议你报警)。

首先,我相信17、18岁的孩子已经有知识和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如果空姐这个职业是她内心向往的,父母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做出其他选择。

毕竟,相比选择什么,让孩子“成为完整的自己”而不是“谁的提线木偶”更重要。

人只有能自主,才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遇到困难也更能克服。第二、“当老师更好”真的只是“过来人”的想法。

未来社会,随着出生率不断下降,我们可能不一定需要那么多老师(我不是说“不需要老师”,而是“我们不需要那么多”)

因为学生少了,但是疫情过后,我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空姐了。

第三、当老师未必越来越吃香,当空乘也未必只是吃“青春饭”,最重要的还是看你是怎样一个人。人年轻的时候都是靠青春吃饭,到老了可能要转型成靠积累、人脉、资源吃饭,这跟你选什么样的专业没太大关联,跟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系更大。

02

普通家庭的孩子填写高考申请时容易吃东西“信息不对称”的亏。

让我先告诉你我的故事。

我的大学是早录取院校,早年录取分数一直都很高。我的校友大部分都是市状元、县状元,而且也不少。

我上大学的时候,军训前后,我身边的几个市冠军都辍学了。

他们要么回家复读一年,第二年参加高考,再参加一年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人大;或者以状元的称号考入985、211大学。

我们这一年,经济管理系的一位同学退学,转学到了四川大学。当时,他甚至上了新闻。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911”事件刚刚发生,我还在军训。我认为他真的是一个英雄。

四川省德阳市科学冠军。他在高中时非常努力。在球场上意外受伤后,他无法坐下来听课。但他并没有停课,而是站着完成了课程。

那时候,他家比我家还穷。他的父亲是一名三轮车司机,母亲患有乳腺癌。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去四川大学找到了当时的老师,希望将学业调整到生物学。这可能是出于家庭经济考虑。

后来我好奇了,就在网上搜索了他的近况,发现他后来去美国读了博士或者博士后,现在好像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了。

很多人一提到我的母校,就认为它是高官子弟的聚集地。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能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基层班级。

我的很多同学都来自农民家庭。他们在高中时非常努力,希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在填写申请表时,却没有人指导,只能自己填写。结果一不小心提前被录取了,没能去第一名。所选择的学院。

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电视、报纸和道听途说。电脑和互联网是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买得起的“高档玩具”。农村家庭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连老师都不知道申请“提前入学”会对学生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更何况是我们十七岁、十八岁的孩子呢?

互联网普及后,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当他们向母校申请时,他们变得更加理性。母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从与北大、清华相同,发展到与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师大、中大、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相同。学校解散时,录取分数线似乎只和中央民族大学一样。

经常有网友问我是哪所学校毕业的。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名字。现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当我申请法律专业时,完全是一个错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以后找工作会不会很难。

现在,如果你让我给你一些建议,我的建议是:除非你真的很擅长某件事,否则我真的不建议你选择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比如中文、新闻学、法律、师范、管理等,一年学点难的东西。

我知道有些人听到我这么说时想对我翻白眼。

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03

虽然你认为学习这些专业可能对未来就业有优势,但你可能只考虑到了它就业面广,却没考虑过它的竞争也很激烈,赛道非常的卷。

很多人在谈论职业选择时,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竞争激烈”这个因素。

是的,当公务员、当老师等等,听起来都是不错的职业,但这个赛道确实是“自愿”的。

许多父母可以选择的共同职业就这么多,所以他们认为孩子的好出路就那么几个。然而,在这些父母知识范围之外的其他行业,有一些赛道是比较空的,人才差距也不小,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大家都知道一个行业是100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在10人竞争一个职位的行业,有时可能会发布招聘广告,有些人对招聘单位——是做什么的感到困惑。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多年前,修船、拆船行业非常火爆,人才缺口巨大,但很多普通人并不知道。孩子在报考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以后能否找到工作。

家长熟悉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会建议孩子申请将来更容易进入这些行业的专业。

我在广东认识的一位家长觉得这些轨道太卷曲了。他建议儿子学机械工程,这样他就不用高考了(更容易考上),工作也不成问题(更容易找到工作)。

)。

儿子毕业两年后,当他月薪两万元的时候,他的高中同学(此时也已经大学毕业)还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果一年没考上,他就会被录取)。还需要一年)。当儿子成为修船造船领域的企业骨干和专家时,他的高中同学还在为争取副厅级职位而奋斗。

因此,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在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比如家长说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就好,然后一堆人挤进这个赛道。

然而,绝大多数家长也生活在信息茧中,只向孩子提供自己熟悉的信息。那么,你也可能会因为信息堵塞而错过更好的机会。

而那些很少有人选择的道路更容易形成信息壁垒,“富水不流外人”的发生率也更高。当你发现你当时可以选择这首歌时,已经太晚了。事实上,即使在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家大公司内,不同业务线也存在信息壁垒。

以金融业为例。当很多人谈论金融时,他们总是谈论银行。他们总是认为,如果孩子学金融,目的地一定是银行。

不过,金融业除了银行之外,还包括基金、证券、保险、信托、资产处置、融资租赁、投资银行等等……这里的门类很多,花样也很多。

然而,普通家长一谈到金融,就只想到银行,然后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去银行(当然,银行招的人最多)。殊不知,如果你具备一定的技能,综合素质相近,你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进入金融的其他细分领域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即使你在银行工作后,如果你能冲破信息茧……那么也许你转行去基金、证券、投行工作后(你的收入比以前增加十倍),你以前的同事可能会他还努力争取了年薪50万元的中层干部职位。

对此,由于信息不对称,综合素质不高,我也是一个迟来的人。不管怎样,我还是说同样的话:家长也好,孩子也罢,要努力打破信息壁垒,尽量站到那些暂时没太多人关注、竞争相对不激烈的赛道上。

04

另外,我感觉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学在增加专业方面有点……仓促。

前段时间,一所大学表示要开设一个新专业,想要来我们公司考察,询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把我吓跑了,因为我不认为一两个月的强化学习就能掌握的技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会。而且软件更新迭代非常快,很有可能等你学会的时候,市面上流行的软件又会发生变化。

我什至认为大学增设这样的专业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家长的金钱。

我问负责人(我的朋友):参观研究了几家公司之后,你准备开哪个专业?

朋友说我要走访五所左右的学校,写一份研究报告,向上级提出申请,如果批准了,我就招生。

这就是“只求专业,不求就业”。你可能脑子一热就想开一个专业,但可能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而且,我相信这不是大学特有的案例。有网友表示:普通家长不知道“世界那么大,就业渠道那么多”很正常,但大学里有那么多校友、导师、大牌演讲、企业宣讲。学生自己怎么会不明白呢?

我只是说说我的经历(可能会得罪一些人,请体谅,不要骂我)

)。

我觉得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茧。

很多大学老师……嗯,他们确实是我接触过的比较简单的“半社会人”,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并不总是全面的。绝大多数教师从未真正进入“社会”。他们刚从高校拿到毕业证书,就去高校工作。

至于校友,毕业后都是各奔东西,只知道自己行业的状况(这个行业可能和大学专业关系比较密切,其他行业的情况可能不太清楚)。

比如,大牛演讲和企业演讲也是双选的。邀请时一次选定——名候选人,演讲时再次选定演讲内容。

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时,普遍倾向于模仿周围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毕业生等,很难打开自己的认知局限。

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在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可以征求家里最受尊敬、消息灵通的人的意见,也可以在网上找自己信任的人进行有偿咨询,最后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你自己的情况。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大学也好,专业也罢,都只是我们的敲门砖。

你最终会过成怎样,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利用到哪些资源,而不是这些学业和专业背景。

最后,祝高考生们都能有相对顺遂和幸福的人生。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结尾-

作者简介:颜凌阳,20世纪80年代出生,情感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和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的作者。拥有13年金融行业(管理)经验,目前是广州一家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严令阳微博:严令阳~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