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追风筝的人》读书(分享《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书(分享《追风筝的人》)

教育培训 2024-08-09 08:02:45 953 教育网

刘秀发,男,1995年12月出生,江西瑞金人,宜春大学政法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风筝就像天使般的使者;它也像一位使者般的天使,传递着美丽和憧憬;连接世界和天堂。

《追风筝的人》读书(分享《追风筝的人》)

——铭文

这是一部关于阿富汗、精神救赎和成长的小说。这里没有矫揉造作的文字,没有无谓的呻吟,只有简洁的篇章,细腻地勾勒出亲情与友情、背叛与救赎。如果世界上有这样美好而残酷的友谊,那么我想说《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和阿米尔的友谊是首屈一指的。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哈立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该书一经发布,就获得了数千名读者,占据了美国两个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和《出版商周刊》排行榜,持续了80多周,超越了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这是风靡世界各地。本书跳出了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一般关系,跳出了人与社会相互影响、从属的关系。儿子与父亲、人与祖国就像风筝,彼此挣脱又彼此纠缠,无法逃脱命运的天空。勾画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也对阿富汗的种族、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读起来令人心痛。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说:“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惊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都让我读过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文学和生活的所有重要主题都在这部令人惊叹的小说中交织在一起。”在世界上:爱、恐惧、内疚、救赎……”这部小说在美国是畅销书,具有好莱坞式的西方价值观传播,迎合西方口味,在阿富汗引起了巨大争议,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无法抹去。案例.成就.

《追风筝的人》的剧情始于两个自出生起有着相似境遇却有着截然不同人生身份的青少年。出身富裕家庭的12岁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是兄弟。然而,一场风筝比赛结束后,悲剧的事情发生了。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内疚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战争爆发,阿米尔被迫随父亲逃往美国。作为一个成年人,阿米尔永远无法原谅他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家乡,希望能够再次踏上成为好人的道路……

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他的胶靴踢起了雪花,他已经冲到街角了。他停下来,转过身来,把手放在嘴边,说:‘为了你’。”,数千次!’然后他露出了哈桑般的微笑,消失在街角后面。”在阿米尔十二岁的放风筝比赛中,当哈桑为阿米尔追逐获胜的风筝时,这样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可以说是一个忠诚的承诺,一个令人心碎的承诺。哈桑一直坚信并且兑现了这个承诺,可以说是史上最“铁”的承诺,但阿米尔的举动也让人心碎。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救赎的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我认为救赎的本质是难以逃脱的,带有一种虚假的救赎。从救赎的角度来说,可以算是良心的发现,也可以说是基于血——家族的救赎。救赎包含着宗教意识、文化氛围、回归、良知的回归、文化的回归。

我们每个人长大后都会犯像阿米尔一样的错误。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过去打破了镜子。我们无法让它恢复原状,但我们可以尽力修复镜子。阿米尔正在修理镜子,寻找自己的灵魂归属。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当灵魂失去殿堂时,雨水就会滴在心上。”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让我们的灵魂找到安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筝,让它带领我们继续翱翔;让它带领我们走出心中的牢笼,直到天彻底光明!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