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知多少(元宵节知道)
正月十五夜
唐素味
树花齐放,星桥铁锁开启。
暗尘随马,明月随人。
众乐者皆奏梅花,歌声皆落梅花。
金吾不禁夜宿,玉漏不相催。
节日介绍
日期:正月十五
又称: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小正月、元宵节、七夕节
简介:元宵节,又称元宵节、小正月、上元节或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习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农历正月是农历的正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日称为元宵节。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统称为三元节。元宵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就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辛夜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乙,被后人视为正月初一祭祀神灵的日子。但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成为民间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温馨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有外出赏月、点灯放火、猜灯谜、一起吃元宵、拉兔灯笼等。此外,不少当地的元宵节还包括舞龙灯、舞狮子等传统民俗表演。跳舞、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
历史发展
(一)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崇尚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是僧人观佛舍利点灯礼佛的日子,他下令这一天晚上,宫殿寺庙都要点灯礼佛,所有的人都必须点灯礼佛。士绅百姓都挂灯。这就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后来这种佛教仪式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2)唐朝。在唐代,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节赏灯十分盛行。无论是京城还是城镇,到处都挂着灯笼。人们还制作了巨大的灯轮、灯笼树、灯柱等,遍布全城。烟花林立,热闹非凡。
(3)宋代元宵节除了“妇女出街巷,夜以继日,男女混杂”的狂欢外,宋代的元宵节还有官吏发红筹的活动,君王与百姓共赏元宵;元宵节发展成为宋代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元宵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节观灯活动持续了五天。灯笼的样式复杂多样。逛灯市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在《:》中写道:“东风夜里万树花开,更吹落,星辰如雨。”这是指宋朝元宵节,灯笼无数,烟花如星雨。当时还流行灯谜,即在纸条上写下各种灯谜,贴在灯笼上。猜对的人还可以获得小奖励。这项寓教于乐的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广泛流传。
(4)元代,大部分假期被取消,全年只有16天假期。
(5)明代的元宵节持续时间较长,从正月初八到十七持续10天,以表现歌舞的繁荣。
(6)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蔚为壮观。清代的元宵节虽然只持续三天,但灯火更加明亮,更加精致梦幻,仍然很吸引人。
(7)到了现代,元宵节已不再是法定假日,也就是说元宵节期间没有假期。
节日习俗
吃元宵:“元宵”作为食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宋代,元宵节吃的一种新奇食品开始流行于民间。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福元子”,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具有不同制备方法和口味的食物。
制作灯笼:制作灯笼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盛于隋唐。隋唐以后,灯饰样式盛行于历代,并流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花灯、烟花表演的高潮。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元宵节”。现在山西太原,太谷县的灯笼非常有名。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特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是自古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会挂彩灯、燃放烟花。后来,一些好心人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彩灯上供人们猜。灯谜自春秋时期就有,当时被称为“谜语”。直到汉魏时期才被称为“谜语”。南宋时,有人在元宵节期间在灯笼上写灯谜,请人们猜灯谜。南宋以后,赏灯、猜灯谜,使元宵节的气氛热闹、热烈。由于灯谜很难猜,就像老虎很难被射中一样,所以也被称为“冷虎”(又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格式,需要匠心,才能做出非常精美的灯谜。它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众文武大臣饶有兴趣地观看元宵节。左边各种灯笼色彩缤纷,美丽极了;右边的灯笼造型独特,有趣又耐人寻味。乾隆皇帝高兴之余,随行大臣也制作了谜语对联,让大家猜。纪晓岚院士想了想,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黑非,白非,红黄非”。他们如狐、狼、猫、狗,非家畜,非猛兽。诗不是,文字不是,《论语》也不是。东、西、北、南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是一篇短文,但也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乾隆皇帝看完后苦苦思索。文武大臣一一挠头,却猜不出来。最终,纪晓岚揭开了:之谜的答案。
舞龙灯:舞龙灯又称舞龙灯或舞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黄帝时期)。中华民族尊龙,视龙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踩高跷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表演。高跷是中国古代戏曲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舞狮: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节或集会、庆典,人们都会以舞狮来庆祝。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节日传奇
传说一:纪念“平禄”相传汉文帝时期为纪念“平禄”而设立元宵节。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惠帝生性软弱、优柔寡断,权力逐渐落入吕后手中。汉惠帝病逝后,吕后接管朝政,将刘氏改为吕氏。朝中元老和刘氏,深感愤慨,但又都惧怕吕氏。后来他心狠手辣,却不敢怒出声。吕后病逝后,朱禄惶恐不安,害怕受到伤害和排挤。于是,他们偷偷聚集在鲁鲁将军家中,密谋造反,以彻底夺取刘家。这件事传到了刘氏齐王刘向的耳朵里。为了保护刘家,刘向决定出兵攻打朱禄。后来,他与开国元老周勃、陈平取得联系,打算除掉陆陆。“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定叛乱后,群臣拥立刘邦次子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文帝深知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将平定“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百姓同乐的日子。首都的每家每户都点亮了灯光和色彩来庆祝。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元宵节”。
传说二:“三元论”元宵节燃灯习俗源于道教“三元论”;上元是指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节的起源,《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由于卫理公会的刻板印象。道教曾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汉末道教的一个重要教派五斗迷道所崇拜的神是天观、地观、水观。据说天官保佑,地官赦罪,水官消灾。又用三元配三官,相传天官为元正月。正月十五出生,中原地官出生于七月十五日,下原水官出生于十月十五日。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010—30000》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是上元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元宵节有必要放灯笼。
传说3:灯笼的由来。相传很久以前,猛禽猛兽众多,到处伤害人畜,于是人们组织起来与它们战斗。有一只神鸟迷路降落在人间,却被毫无戒心的猎人意外杀死。被枪杀。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他立即颁布圣旨,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放火焚烧人间,烧毁人间的一切人畜财物。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百姓受苦,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乘着祥云偷偷来到人间,告诉人们这个消息。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像头顶上炸了一道惊雷,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好久,一位老人才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放鞭炮,放烟花。”这样,天帝就会认为人已经被烧死了。’众人闻言点头同意,然后分头去准备。正月十五夜,天帝低头一看,只见人间一片红光,巨响。这样的事连续发生了三个晚上。他以为那是火焰,非常高兴。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一成功,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花来纪念这一天。
传说四:东方朔与元宵女此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一个宠儿,名叫东方朔,性格善良,风趣幽默。一年冬天,下了好几天的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摘梅花。一进园门,就见一位宫女泪流满面,准备跳井。东方朔赶紧上前救她,并询问她为何要自杀。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有父母,还有一个妹妹。自从进宫之后,她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家人了。每年春节到来,她都比平时更加想念家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那还不如死了。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并向她保证,自己会尽力让她与家人团聚。一日,东方朔离开皇宫,在长安街上摆起了占卜摊。很多人都争相请他占卜。没想到大家所求的却是“正月十六以火焚身”的征兆。一时之间,长安城内一片恐慌。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灾难的办法。东方朔道:“正月十五晚上,火神大人会派一位红衣女神下凡查探,她就是奉命焚烧长安的使者,我给你复制的经文,以便你今天就能想出解决办法。”说完,他扔下一张红色纸条,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贴,赶紧送到宫里向皇帝报告。汉武帝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有难,皇宫被焚,火十五日,焰红宵”。他大吃一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想了想,道:“听说火神大人最喜欢吃汤圆了,宫里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你可以让元宵在十五晚上给你做汤圆吗?””。万岁过节,烧香上供,并命京都各家各户包汤圆,祭祀火神。然后他命臣民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挂起灯笼,在全城放鞭炮、放烟花,好像全城都着火了,这样才能瞒过玉皇大帝。此外,还通知城外群众15日晚进城看花灯,混入人群,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大喜,下令效仿东方朔的方法。正月十五,长安城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看花灯。当他们看到写着“元宵”两个字的大宫灯时,他们大喊:“蓝晓!”元宵节!'惊讶的。元宵听到呼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经过这么热闹的一夜,长安城确实安然无恙。汉武帝大喜,下令每逢正月十五用汤圆祭祀火神。正月十五,全城仍会挂起灯笼和烟花。因为元宵节包的饺子最好,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
传说五:元宵节的故事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诗词,还有无数有趣的元宵联。(一)元初南宋末年,南宋有一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元宵节放灯。客人中有人拿起一首唐诗,为门作了一副对联:扬州小红楼。据说这副对联是我国最早的灯联。从此,历代人们纷纷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悬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给元宵节增添了喜庆气息,也为赏灯的人们增添了内容。(二)张英、张廷玉,清代安徽桐城人,素有“父子皆学士,老少为宰相”之称。两人都擅长诗词。有一年元宵节,张家照例张灯结彩,放烟花。老宰相联审曰:“高燃红烛映长空,光明照遍地。”萧婷玉正想着,听到门外传来烟花声,顿时明白过来,道:“烟花震动大地,声音洪亮,气息冲天。”对话干净利落、天衣无缝,堪称绝妙的搭档。(3)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大概就是北宋王安石做媒人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期间,他路过某个地方,边走边赏灯。只见一家大户高高挂着走马灯,灯笼下挂着对联,招揽情侣。联曰:走马灯,灯灭马行,灯灭马停。王安石见状,一时答不上来,便记在心里。当他们到达京城时,考官展示了飞虎旗迎风飘扬。旗中飘扬着飞虎旗,旗中藏着猛虎。王安石立即响应招亲,被选为进士。回到家,路过那户人家,听说没有人出来炫耀对联,就用考官的对联回应,被招为我的准女婿。一副巧合的对联,居然给王安石带来了两件大喜事。(4)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棣某年元宵节微服出行,遇见一位学者,相谈甚欢。朱棣出现在第一联来考验自己的才华,联上说:‘灯明月明,灯月常明,大明一统。书生立即回应了第二联:“王乐民乐,王民同乐,万年永乐。”“永乐”是明成祖的年号。朱棣非常高兴,授予他第一状元的称号。
传说六:袁世凯与元宵节相传,1911年大盗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后,欲复辟为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对,始终处于不顾一切的境地。害怕。有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男子大声喊着“:元宵”。我感觉‘元宵’二字与‘元宵’谐音,疑似已消灭袁世凯。想到自己的命运,1913年元宵节前,他下令禁止叫“元宵”,只能叫“汤圆”或“粉汤圆”。水果'。但“元宵”二字并未因他的遗嘱而取消。老百姓并不买他的账,还在民间流传。
名称变更
元宵节原意是“元宵节之夜”。由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吃汤圆、夜赏月,所以节日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元宵节”。元宵节在节日初期形成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正月日。隋代以后,称元溪或元冶。唐初,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朝末年,又称元宵。自宋代起,又称元宵节;清代又称元宵节。在国外,元宵节又称元宵节。
昵称简介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节为传统封建社会未婚男女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机会。传统社会的少女不准外出自由活动,但节日期间可以一起出去玩。元宵节节日期间赏灯是一种社交的机会,未婚男女也可以利用灯笼为自己寻找伴侣。
假期变动
元宵节的节日期限和习俗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延长和扩大。从节日的长度来看,汉代仅为一日,唐代为三天,宋代为五天。明代从初八点灯,到正月十七夜熄灯(共10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元宵节。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赛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但节日期间缩短为4至5天。
经典名人
1、汉文帝:年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人。
2、公元:年,汉明帝下令点灯拜佛,百姓挂灯笼。他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公元:年正月十五祭祀神明的主张。
4、东方朔:让元宵姑娘成为元宵节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重圆,有成人美的人。
6、辛弃疾:人搜索他千次,他是元宵节最痴情的人。
7、天灯:只允许国家官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8、朱元璋:杀了一整条街,元宵节最残暴的皇帝。
9、贾似道:是制作灯联第一人。
10.袁世凯:由于“元宵”与“元宵”谐音,袁世凯不准叫元宵,只能叫汤圆。
相关资讯
-
元宵节知多少(元宵节知道)详细阅读
正月十五夜唐素味树花齐放,星桥铁锁开启。暗尘随马,明月随人。众乐者皆奏梅花,歌声皆落梅花。金吾不禁夜宿,玉漏不相催。节日介绍日期: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元宵节、…
2024-09-13 18:57:14 57
-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风俗(古代节日有什么)详细阅读
接上一个问题:你知道古代有一个节日叫“上巳节”吗?欢迎来到30讲古代文化常识之第三章:古代节庆习俗(上)。亲爱的读者,您也看到了标题。我解释一下:因为古代节日很…
2024-09-04 13:37:02 333
-
2021.2.19微博热搜(20200227微博热搜)详细阅读
1教师的平均工资低于公务员。当地387.1万人将被追责2今天,全国夜间酒驾被查处241.3万人。3祝你前程无忧212.2万4王一博回复邓亚萍187.4万5郭敬明…
2024-08-24 11:48:41 845
-
圣诞节和元宵节(圣诞节 元旦)详细阅读
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获取!全套资料64条,免费获取!喜欢就转发到朋友圈领取吧!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中传统的农历新年,俗称“元旦”。传统名称为过年、过年、…
2024-05-27 20:58:49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