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2022—2023年寒假放假时间(2023的寒假什么时候放)

2022—2023年寒假放假时间(2023的寒假什么时候放)

教育培训 2024-09-10 21:29:27 32 教育网

时光如水,不断前行。

一转眼十一月就过去了,十二月已经到来。

2022—2023年寒假放假时间(2023的寒假什么时候放)

2022年最后一个月,国内新冠疫情仍在反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好消息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逐步放开政策。

网课结束时间还没有消息,但不少省份的寒假已经尘埃落定。

注:各地具体寒假时间以当地教育部门公布为准。各城市放假时间以当地教育局公布为准。

可以发现寒假时间已经提前了。

对于孩子来说,假期自然是一大快乐。

但对于父母来说,却有点措手不及。

有家长表示,如果假期提前了,家长要上班,没人关心孩子怎么办?

甚至有家长表示,网课导致孩子成绩和状态直线下降,建议取消寒假,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补成绩。

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无论是在家上网课,还是初寒假,都是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虑。

此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正如李镇西校长所说:“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最近开班级群的画风是这样的:

语文老师:“请2/23/35/37/42号同学抓紧时间上交语文作业哦。”

数学老师:“这几位没交数学作业的孩子请抓紧时间提交!”

科任老师:“这几位没交英语/美术/体育/……作业的孩子请抓紧时间!”

班主任:“对按时提交作业的孩子,特别提出表扬!其余科目还未提交作业的孩子抓紧时间哦……”

各科老师齐聚一堂,轮流督促学生做作业。

其实老师心里明白:集会号再响也没用。不交作业的总是那少数。自在线课程开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在家学习、上网课已经成为大多数孩子的常态学习环境。

在家上网课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试金石!这不仅是对老师和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家长的挑战。

事实上,网课并不是禁锢我们的“魔掌”,而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对话方式。

孩子的网课状态就是他的学习状态,家长对网课的反应状态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状态!

网课,会冲出一匹黑马!也会陨落一片星辰

01

不一样的家长,就有不一样的结局

必须提醒家长的一件事:“同一堂网课,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结局。”

我们该如何配合甚至促进孩子的学习才能获得家庭教育的养分和动力呢?有两句话值得深思。

第一句话:孩子上网课的状态就是学习的状态。

网课,网课,重点不是在网上,而是在课堂上。孩子上网课,重点也不在于网速,而在于专注度。

比网络信号强弱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古代有人用墙壁借光,现在有屋顶用网络、村支部用网络、悬崖用信号,甚至感染肺炎的女孩也在避难所学习……

事实上,网课让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时间安排、学习状况、自我管理情况。

第二句话:家长对网课的状态就是家庭教育的状态。

这场疫情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

这样我们就知道,这其实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目前一些家庭的教育状况。

虽然时代不可避免地将教育的负担加在了父母身上,但显而易见的是有些家长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在教育这件事上应该主动做些什么。

整天面对顽皮的孩子,很多家长终于意识到老师的不易。

被迫在家辅导学习,终于有很多家长知道教书育人的不容易。

那么在如此情景下,我们又该怎样做家长呢?

02

垂范:站起来,在孩子前面走两步

身教胜过言教,最好的教育是榜样示范。倘若我们走在前头以身作则,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底气自然也就足了,有底气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即使没有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建议一:自己学起来,也很有必要

学习是一场长期的战斗,需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一路上常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让孩子们痛苦不已。

所谓快乐学习,无非是对理想的追求,给学业沼泽中的学生带来希望。

一般来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在家学习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如果您不上班,请拨打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也不妨读读书,看看报,做点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

这样,孩子的心情就会更加平和,小动作,比如上厕所、喝水的频率也会减少。

建议二:你够笃定,孩子也信心满满

疫情蔓延,形势紧迫。难免会有焦虑、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平静地面对它们,正视它们,接受它们,不回避、不抗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疫情不正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契机吗?这不正是一个学习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吗?

当我们放松时,我们的孩子也会放松。当我们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焦虑。我们轻松的心情,平和的态度,是陪伴孩子战胜疫情的一剂良药。

03

互动:看似务虚,意义往往非同凡响

教育的真谛是关系!亲近他的老师并相信他的道。良好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关系的建立看似与学业无关,但却是基石,具有非凡的意义。

建议三:多和孩子“随便”唠两句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给孩子机会的教养方式和不让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专制”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缺乏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被动,容易盲目追随权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较低。

只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给予他们充分的平等和尊重,他们才能在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当然,和孩子聊天并不容易。孩子愿不愿意跟你聊天是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多唠叨他们也是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父母家庭教育能力的试金石,可以检验父母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如果父母努力学习,孩子就更有可能天天进步。

建议四:不妨来一点“共同关注”

网络世界广阔,信息真假难辨,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

作为家长,应该多向孩子传播官方真实的信息,过滤情绪化的文字,推送理性的文章,和孩子一起观看高价值的影视节目,从源头把关,为孩子提供健康肥沃的资源。孩子的成长。土壤。

磨刀可以更轻松地砍柴。只有心灵的成长,才能赋予孩子更多的内在力量。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段闲暇时间,孩子的学习将会如虎添翼。

04

融入:加盟其中,扮演好合伙人的角色

新课程在线授课。学校虽然安排了线上辅导和批改,但仍缺乏线下互动反馈及时的优势,客观上给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家长不得缺席或置身事外。

在家长的帮助下,教师监督的先天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当然,家长需要分工配合。谁有权力,谁负主要责任,谁配合。

千万不要解读“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父亲不付出,母亲用蛮力。最后只能怪孩子叛逆。

建议五:学校的那些事门儿要清

自律的孩子有一些,但高度自律的却很少。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放松自己,更何况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同时关注学校的信息,了解学校的要求,了解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只有了解,我们才能提供帮助。

这并不需要家长接管一切,而是要在一旁观察,准备改正,必要时提醒监督。

这与信任或不信任无关。如果你认真对待它,你的孩子也会认真对待它。如果不注意,孩子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建议六:约法三章,丑话说在前头

坦白地告诉孩子,作为家长,你会在网络课堂上做你会做的事情以及你会怎么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有期待,这样每一次参与都不会变成一场有损家庭关系的战斗。

这里也提醒家长,在孩子学习的同时,家长要尽量以身作则,保持家里安静,减少噪音,这样孩子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建议七:走进看看,胜过千言万语

无数实践证明,有监督的学习行为往往更加高效。作为家长,要履行观察、提醒、反馈的责任。否则,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

走进并不意味着接近,而是亲密的接触。深入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1、进房间看看是否有人在听课,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在做课堂笔记。

2、打开作业看一看,看写的数量,初步了解作业的质量。你不必是专业人士,但只要你打开他们的作业,打开他们的书,你基本上就能了解基础知识。十。

上网课时,孩子需要一个认真、坚持的家长。孩子还小,毕竟还是学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这并没有什么错。不爱玩的孩子很少见,除非是自律性很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少。即便是,也是父母不懈的培养。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缺乏自律,这就需要家长多付出一点。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这没什么。短短几天的网课能产生什么影响?是的,这可能不会花很长时间,但学习常规的中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父母疏于约束,孩子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慢慢被拉低,直至崩溃。

如果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长就应该更加坚持。经过努力、关注孩子,只要遵循并成为习惯,孩子有了自律,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我真不希望疫情结束后,家长朋友们会悲伤地发现别人的孩子完全变了样,而自己的孩子却一成不变,甚至变得更糟。

朱光潜老师一百年前就提出了著名的“三学说”。什么是“三件事”?就是这个身体,此时此地。

还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术语叫“近思维”。说白了,不要想太远,就说我现在,此时此刻,我自己应该做什么。面对疫情,我认为“三原则”更加必要。

可以预见的是,您和孩子在上网课期间难免会发生争执和冲突。区别就在于数量多与少。但我们不能妥协,更不能退却。让我们在斗争中提高战斗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黄金搭档。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性。文字及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些文章在推送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联系不上。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仅将它们用于共享,而不用于商业用途。】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