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

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

教育培训 2024-08-12 08:21:52 120 教育网

2022年中国土地绿化状况公报

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

2022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科学开展大面积国土绿化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3万公顷、植草改良面积321.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治理184.73万公顷。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0.32%。

一、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连续10年在首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更要加上“碳库”。森林草原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森林草原繁荣,生态繁荣。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教育,科学节俭务实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河山造福人民。

全国人大领导、全国政协领导、中央军委首脑义务植树活动和中华民国第二十一次部长义务植树活动相继开展其他。国家绿化委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全面推进“全网义务植树”,全年发布各类尽职调查活动262项。中央机关组织干部职工义务植树12.6万余株。中央国家机关推进节约型绿化美化单位建设,组织干部职工种植各类乔木、灌木、花卉24.9万余株。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2022年度军事区域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号,动员官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支持驻地生态建设。

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以不同方式参与义务植树,树立了良好榜样。北京优化升级五级“全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吉林省网上公布121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上海打造绿化建设、认养、捐赠平台,并将其纳入市政府“一站式服务”。浙江省开发推广“浙江植树”应用程序,实现义务植树网上预约、现场测绘。福建省启动了“霞浦古树名木认养”项目等捐赠项目。天津、黑龙江、山东、河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植树活动,建设了一批纪念林。

二、科学绿化持续推进

4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长期做好国土绿化工作。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号文,明确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开展造林绿地适宜性评价,初步掌握全国造林绿地基数。全面落实造林绿化任务带位置申报和带图下发工作,推动植树造林、草业改良、荒漠化防治等任务落实。启动辽宁等7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0万公顷,飞播17万公顷,封山104万公顷,退化森林恢复142万公顷。山西、甘肃、内蒙古、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7省已种植人工林面积6.67万多公顷。完成植草和改良面积321.4万公顷,其中人工草种植面积120.4万公顷,草地改良面积201万公顷。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等四省已种植人造草面积6.67万多公顷。

三、制度治理迈出新步伐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三区四带”等重点区域72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十四五”组织实施前两批19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修复工程。“景观工程”入选全球十大生态修复旗舰项目之一。组织实施2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下发《“十四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号文件,继续推进青藏高原等重点地区历史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启动11个历史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三北工程已完成造林84.79万公顷。国务院批准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期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区6.3万平方公里,创建生态清洁小流域496个。

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启动第一批18个国有草原建设试点,推进国家草原公园建设试点,安排建设2.1万公顷草种繁育基地。《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并颁布《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号。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7个城市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问题《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调查和第四次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调查结果发布。开展7个省(区)荒漠化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新建或更新6个沙化土地封闭保护区。

北京完成新一轮造林绿化任务100万亩。河北省正在深入推进雄安千年林建设等重点工程。江苏省推进长江两岸绿化绿化和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建设。湖北省加快推进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湖南省重点扩大湘江“千里水岸廊道”绿化面积。广东省推进优质水源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重庆高质量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年度建设任务。陕西省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工程。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了南方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

四、城乡绿化美化同步推进

发布《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26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使全国国家森林城市数量达到218个。发布《“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城市结构性绿地建设。修订发布《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全国100多个城市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号文件,在全国建设3520个“袖珍公园”。《“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号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鼓励农村庭院和“边”绿化,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问题《国家公路网规划》。交通系统科学实施公路绿化,全年完成公路绿化近10万公里。铁路系统新增适宜绿化的路段已全面绿化。全国铁路累计绿化里程达到5.59万公里,铁路线路绿化率达到87.32%。实行河湖长制度,推进沿江湖泊绿色生态廊道建设。问题《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因地制宜部署农田防护林网工程。

全国工会系统已建成“工会林”、“劳模林”1300多处,面积近11300公顷,种植树木2300万余株。共青团开展全国青少年“绿植认养”活动,发放绿植超过1400万株。全国妇联系统发动妇女开展种植“母亲慈善林”等绿色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创建“美丽庭院”635万个。中国石油开展“我种一棵树,碳中和”公益活动,义务植树423万棵,新增绿地1370公顷。中国石化深入开展绿色企业行动,完成义务植树194万株,新增绿地186.9公顷。全国冶金系统开展矿山复垦作业,新增绿地415公顷,新增复垦绿化面积287.5公顷。中国邮政开展绿色邮政建设活动,以减少碳排放为重点,完成义务植树21万株。

五、绿化质量逐步提高

全面落实天然林管护责任,使1.72亿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46.2万公顷。继续推进退化森林恢复。下发《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310个试点单位,2023年试点任务面积17.2万公顷。设立《林草种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新增56个省级乡土树种种子采集基地。全年生产林木种子1634万公斤,造林苗木287亿株,改良绿化种子利用率达到65%。打印并发行《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22年)》并发行《“十四五”全国珍稀林木培育实施方案》。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和国有林场建设森林碳汇试点。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举办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参加第27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积极参与森林相关问题的实施谈判。

六、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成效明显

全面建立林长制度,形成省、市、县、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各级林长近120万人,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党政负责制、属地负责、部门联动、源头治理、全覆盖。长效机制。林长制检查考核纳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年度检查考核计划。下发《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试行)》,开展林长制首次检查考核。下发《林长制激励措施实施办法》,完成2021年奖励评选,4市、4县获得国办奖励。安徽、江西两省全面落实省级林长规定。

首次产生统一标准、统一底图、统一时间点的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林草生态网络传感系统建设和应用不断深化。问题《国土绿化项目作业设计管理规定(试行)》。督办通报一批破坏林草资源的重点案件,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约谈。全年恢复乡镇林业站1000多个。完成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调查。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总数508.19万株。组织开展严厉打击毁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首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周成功举办。

问题《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建立补站机制,全年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继续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松材线虫病防治五年行动深入推进,首次实现县级疫区和乡镇疫点净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死树数比上年分别减少11.9%和26.1%。我们加强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草原病虫害防治1384.6万公顷。问题《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七、生态美丽、人民富裕取得新成果

全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8.3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910亿美元。制定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年种植油茶13.33万公顷,改造26.67万公顷。预计油茶年产量将突破100万吨。推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发布《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花卉竹藤领域标准体系。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大会发出“以竹代塑”倡议。参加2022年荷兰阿尔梅勒园艺展,中国展园荣获室外展园铜奖和最佳体验奖。巩固和扩大生态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持生态护林政策的稳定性。

8、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中央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国土绿化行动顺利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新增贷款344.63亿元。推广“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模式,鼓励绿色股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创新发展。截至2022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推出浙江竹林碳汇金融产品。推进生态环境发展模式试点。

课题《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科学绿化气象保障服务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强科学绿化气象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春季造林适期气象预报服务和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生态质量评估,完成2022年全国生态地面监测试点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生态补水,实现乌兰白河沙漠、库布齐沙漠腹地形成一定面积的生态湿地,河口三角洲水面显着增加。全日制本科教育新增湿地保护与恢复等专业,遴选认定林学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林学、生态学等领域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草原。问题《“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积极推进速生林木新品种选育、林草病虫害检测预警与防治、重要生态区保护修复等技术装备研发。下发《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启动第四期森林草原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核算。

召开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表彰298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147名“全国绿化劳动模范”、146名“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继续加强中小学国土绿化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鼓励绿化绿化题材作品参加重大节庆、演出、展览,支持国土绿化文艺作品创作。组织制作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绿色篇》,推出纪录片《最美中国,四季如歌》、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一批生态建设主题优秀作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面向未来的关键之年。国土绿化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一体化保护和系统管理田野湖草沙,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继续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注:公报中全国统计数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第14版)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