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3.27公务员联考(2022年公务员联考报名时间)

3.27公务员联考(2022年公务员联考报名时间)

教育培训 2024-08-28 12:07:13 270 教育网

本周末(2月25日),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27个省(市、区)将进行2023年公务员笔试,其中包括因疫情推迟的广东省、山东省,成为最大规模的联合考试在过去。从整体招录情况看,2月25日举行公务员笔试的省份共招录168476人,比去年增加24729人,增幅17.2%。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玉凯分析,本次考试呈现出“扩招”、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倾斜、“照顾”应届毕业生三个特点。

3.27公务员联考(2022年公务员联考报名时间)

广东“扩招”人数最多,甘肃涨幅最大

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扩大了2023年省考公务员招录计划,有的省份加大了扩招力度。从整体招录情况看,2月25日举行公务员笔试的省份共招录168476人,比去年增加24729人,增长17.2%,24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收人数高于去年,仅3个省份较去年略有减少。

其中广东省招收人数最多,招收18258人,近2万人。比去年增加“招生”2457人,也是“扩招”人数最多的省份。增幅最大的是西部省份甘肃——人,今年招收了4249人,比去年增加了2364人,增幅近80%。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玉凯表示,从招聘规模来看,2023年大部分省份公务员招聘规模有所扩大,部分省份扩大招聘规模达50%。

对于“扩招”的原因,王玉凯分析称,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失业率较高。增加招聘人数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据悉,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是受疫情影响,公务员考试虽然仍在正常进行,但可能会出现较多自然减员,包括退休、离职等,部分岗位库存明显增加招录人数今年与往年相比,尤其是相对偏远的省份。比例较高。“事实上,我们国家对公务员的编制有严格的控制,只有在退休或因各种原因调动后才能招收,职位空缺,这是一个基本判断。”王玉凯表示,今年一些地方招录公务员明显增加,并不是因为国家行政编制增加了。

王玉凯还表示,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整体受欢迎程度较高。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如果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通过这些渠道吸纳的就业岗位数量不能增加,在确定公务员考试招聘规模时,也会分析国家整体就业形势,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岗位。”招聘。”

时间安排、招录条件上对应届毕业生予以“照顾”

除了“扩招”之外,各省公务员在招聘条件设置上也照顾到了应届毕业生。

中国公共教育研究院专家李谦表示,2023年省考大部分领域对工作经验的要求相对宽松,部分岗位还仅限于应届毕业生。

例如,2023年甘肃省试,仅应届毕业生就报考了2208人、1866个职位,分别占总人数的51.69%、职位总数的51.41%。2023年贵州省试共有1049人、767个职位。仅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申请。2023年湖北省考专门安排了4406个计划,专门招收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报考80%以上的职位。

此外,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提前就业、稳定就业,各省份2023年公务员招聘工作提前启动。招聘工作将与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挂钩。笔试将于2月结束,计划于4月至5月组织面试。预计毕业季期间完成招聘审批,确保应届毕业生无缝就业。

招录计划向基层、边远地区倾斜

从各省(市、区)的招聘政策和岗位分布来看,县乡基层岗位占比较大。李谦表示,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招聘坚持重视基层的导向,招聘计划重点关注县乡基层岗位。

例如,2023年,辽宁省拟招收县(区)级单位3797人,占岗位总数50.68%,岗位2990个,占岗位总数48.53%;乡(镇)级单位计划招聘1707人,占岗位总数的22.78%,招聘岗位1628个,占岗位总数的26.42%。县乡基层单位招收人员比例达到73.46%,岗位数占比75%。

同时,基层招聘机构和单位,特别是困难、边远地区的基层招聘机构,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验等降低入职条件的切实措施,进一步丰富基层公务员队伍。

例如,河南省计划2023年招收公务员9134人,其中34%的岗位不限专业,98%的岗位不需要基层工作经验。2023年硕士、博士毕业生(非就业人员),申请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

云南省考试提出,对于困难偏远地区招聘岗位,应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验、单独划定笔试及格分数等措施,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王玉凯表示,国家当前的重大政策是管理重心下移,向基层投入更多人力财力,满足完善社会治理和城乡管理的需要。这是国家治理结构的调整。“招聘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倾斜,这也是国家就业导向的引导。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到基层、到相对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创业。”

新京报记者苏吉

编辑苗晨霞校对杨旭丽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