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培训 地理过程分析技巧(高考地理过程类答题模板)

地理过程分析技巧(高考地理过程类答题模板)

教育培训 2024-09-08 02:32:07 768 教育网

资料来源:独创地理

地理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特别是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空间特征的演化,使得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地理思维。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过程分析技巧(高考地理过程类答题模板)

一、地理过程解题思路(1)阶段链接法地理过程有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根据发生的阶段和环节进行推理是解决过程型题的主要方法。在整个地理过程中,阶段就像线段,链路就像节点。阶段注重趋势,体现流程的不断发展,环节注重变化,体现流程的阶段性特征。以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理解,第一阶段是地壳的不断沉降,其环节是地堑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渭河及其支流的不断冲积堆积,其纽带是平原的形成。又如次生盐化形成过程的分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漫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地下盐类物质上升并分布在地表;第二阶段,由于蒸发强烈,地表水完全蒸发,留下盐分,形成盐化。阶段链接方法可用于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例如,我们了解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形成的砾石和沉积物的扇形堆积体。因此,我们可以反向推断为什么会沉积在那里,进而推断出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泥沙和砾石。由此梳理出其形成过程:一是山区河流水流湍急,常携带大量泥沙、碎石;然后河水从山口流出。由于地势变缓,水流速度降低,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最终这些物质堆积成扇形,形成冲积扇。(2)因素分析法某一地理过程的形成必然有一些重要因素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特征,也就掌握了整个地理形成过程。以三角洲为例,当一条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流入海洋时,河口水下坡度平缓。再加上海水的支撑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形成一个三角洲。因此,三角洲的形成依赖于河流泥沙的积累,这与泥沙来源和泥沙沉积条件两个因素密切相关。2008年全国高考综合试卷考察了G河(刚果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学生只需掌握沉淀和沉淀两个要素,并辅以一些组织要点即可。解决问题的第一点思路是泥沙来源少,因为“大部分在流域内流动,流速小,泥沙容易沉积;而从纬度和地形来看,热带地区流域内雨林分布广泛(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第二个思考点是泥沙不易沉积,因为“靠近河口,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高,泥沙不易沉积”;又如“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从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只要学生正确回答水循环的几个组成部分:补给、蒸发和地表径流,他们就会获得积分。参考答案为“大盐湖盆地气候干燥,降水少,冰川后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强烈,蒸发大于补给;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着径流而积累。”又如“四川盆地,夜间经常下雨,根据大气对流和山谷风的原理分析其形成原理”。学生要掌握降水形成的两大要素“水汽”和“凝结”,并与“夜雨”联系起来,构建思维。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盆地,空气扩散较弱,水汽充足,水汽较多。

夜间降雨较多意味着白天降雨较少。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白天更多的水蒸气会导致太阳辐射的强烈减弱。空气向上对流运动较弱,凝结较少,导致降水量较少。其次,夜间更多的水蒸气导致降水减少。大气逆向辐射增强,近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对流较强,凝露较多,造成夜间降雨;三是夜间盆地内盛行山风,冷空气沿山坡流向盆地底部,加剧了暖空气的上升,加速了对流。更多的雨。(三)地理制图地理过程试题涉及大量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势,其运动和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趋势和规律。然而,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可能仅处于开发过程中。学科的几个瞬时状态或碎片特征,学生孤立地观察它们,导致对其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不清,造成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利用地理制图方法,可以将这些碎片化的地理过程连接在一起,更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地理过程。(四)假设推理法“假设”是科学研究和分析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它根据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大胆猜测并提出各种假设,然后通过推理、实验或过程模拟一一分析验证,去伪存真,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的客观规律。要回答地理过程问题,可以先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推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不正确,则消除该假设并做出新的假设,直到正确为止。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假设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假设也可能推断出相同的正确结果。

2.常见地理过程总结与整理1.三大成岩过程中沉积岩的形成示意图2.背斜山谷和向斜山脉的形成过程3.山谷地貌的形成过程4.形成过程三角洲的特点近河口河段泥沙输送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支撑。河流输送的泥沙量会受到植被、地面坡度、土壤质量、降水量以及河流上游沉积泥沙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靠近入海口的河段底坡较小,有利于降低河速,促进河道泥沙淤积。波浪、潮流的侵蚀和输送作用较弱,与河流沉积作用较弱,有利于三角洲发育。5、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洪水阶段:在水流侵蚀和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沿着许多深水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洪峰过后的枯水期:许多浅滩浮出水面,形成沙岛。沙岛之间是多条河道,忽分忽合,如辫子般交织在一起。当洪水再次来临时,有些沙岛不会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岛屿可能会被水流斜切,在上面形成新的河道。6、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是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间,水流湍急,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输送的物质在山麓堆积,形成冲(洪)扇;冲(洪)扇不断扩大,相互连接,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7、曲流和嵌入曲流的形成过程曲流的形成:环流,结果河岸一岸被冲毁另一岸堆积起来,形成曲流。河床底部沉积物堆积形成障碍,使水偏向一侧,形成曲流。由于河床两侧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引起两侧差异侵蚀而形成的嵌入曲流:首先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蛇”,然后地壳继续上升,河流向下侵蚀。隆起的地壳逐渐形成山脉,而蛇纹岩则保持其原始形状并嵌入山谷中。8、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形成过程:含铁碎屑在低洼处沉积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隆升挤压(垂直节理发育)形成的中、低山脉;流水沿着岩层裂缝侵蚀,在重力塌陷、风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峦相隔、壁陡峭的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地壳隆起,湖盆裸露干涸(或气候干燥蒸发强),物理风化导致裂缝形成,风蚀使平坦的地面被吹成各种形状。9、花岗岩峰林地下的炽热岩浆侵入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间歇性隆起。随着地壳的强烈抬升,花岗岩体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10、石蛋和石环形成石蛋: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一般认为,花岗岩在隆升过程中首先产生节理(花岗岩体内存在一定方向的裂缝,地质学上称为节理)。当岩石暴露在地表,受到阳光、空气、冰楔、生物、水等风化作用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向三个方向风化,边缘(表面受到两个方向的风化,而表面只受到一个方向的风化),因此棱角逐渐收缩,最终趋于球形。这种风化过程称为球状风化或石蛋响:由于石头和土壤的导热系数不同,冻结速度也不同。如果砾石导热系数高,它会先结冰,水就会迁移到石头附近形成冰。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引起砾石移动,最终将粗细物质分离。就会发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像筛子一样将不同的物质分开。在平缓且混合的表层,经过冻融分选,土壤和小石块集中在中间,石块会拥挤到外围,形成多边形或近圆形的形状,仿佛有人有意识地围住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冰冻地貌就称为石圈。石环形成条件:水分充足,温度长期在零摄氏度左右波动11、沙洲和泻湖的形成(十一)陆地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大量泥沙,海洋潮汐时当向岸边移动时,沉积物被向前推。加之洋流的影响,沉积物沿海岸堆积,形成与海岸平行的沙洲。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洲从海中浮现出来,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洲内部形成半封闭的狭窄湖泊12.溶洞形成:石灰岩-溶洞(若有上、下溶洞,一般先形成上溶洞,再形成下溶洞)13.期间泉水和温泉的形成过程,裂缝和垂直节理发育;降雨充沛,地下水与热岩体接触转化为地下热水时,发生地表渗水;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大气降水通过森林涵养渗入地下,经过玄武岩层和火山碎屑岩的长期融化、过滤和矿化,不断生成矿泉水,沿着断裂带涌出到地表。14、冬春干旱季节攀爬沙丘的形成过程,河流水位较低,漫滩和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山谷地形影响,风大,宽阔山谷中积存的细沙被吹到河岸的山坳或斜坡上。15、淡水湖变成盐湖的过程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人类活动增加用水量,入湖径流减少;湖泊水位不断降低,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携带的盐分不断积累、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后形成盐湖。咸水湖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西湖);后来由于沙洲、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大坝的修建,使湖泊与海洋分开;由于径流的不断流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

16、构造湖泊和断陷盆地的形成过程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褶皱和隆起同时发生,形成构造盆地。山地冰雪融水不断注入,形成湖泊。断层位于板块边缘,因地壳运动而形成;断层面两侧岩体主要垂直运动,中部岩体相对下降形成山谷。17.视太阳运动的过程。判断太阳视运动的关键在于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需要找出太阳在三个时间点的位置和对应的地点。(1)太阳在北极(图A)和南极(图B)的视运动轨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由于地球自转方向在南北半球相反,北“逆”,南“逆”,因此太阳的视运动也相反,北“逆”,南“逆”。春分和秋分时,太阳北极和南极的高度均为0。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上。从北极看它逆时针移动,从南极看它顺时针移动。北极夏至和南极冬至,太阳全天不落山,地平线高度为2326。明显的运动方向是“顺序”向北,“反向”向南。(2)北极圈(图A)和南极圈(图B)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南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北“串行”和南方“反向”。春分和秋分,正午太阳在南北两极上方的高度为2326。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夏至日,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652,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正午时南极圈太阳高度角为0,为极夜。冬至日,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表示极夜;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3)太阳在北回归线(图A)和北回归线(图B)上的视运动轨迹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方向相反。春分和秋分时,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上,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冬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上,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4)太阳在赤道上的视运动轨迹春分和秋分期间,太阳从东升西落,正午太阳高度H1=90;夏至时,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2=6634;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H3=6634。18、高山流石滩形成过程解释一:高山地区强烈的紫外线和巨大的昼夜温差,造成冰冻、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使大块岩石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的岩石。小石头(这里也提到冰裂、冻融风化);这些岩石和砾石在重力和较低暗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解释二:地表岩石受强烈温度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导致崩解、破碎;受到冰川、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通过(冰川、冰雪融化的水、重力等)运输;到堆积而成的相对平坦的山坡。19、盐碱化形成过程中地下水位上升(可能的原因包括:大水漫灌、大坝回水区、引水线两侧、地上河流两侧等)。需要注意的是,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盐碱化。比如在我国南部;(2)蒸发性强;(3)随着水的蒸发,盐分积聚在表面。沿海地区的滩涂和盐碱地是海水入侵的结果。用海水或咸水湖水灌溉也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20、在河流侵蚀过程中,流域两侧河流的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可以切穿流域,抢占侵蚀力弱的河流的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化的现象被称为河流袭击。劫掠发生后,水系重组,出现了倒塘河、断头河、劫湾等地貌。21.河流阶地的形成。水流的侧向侵蚀使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上,水底堆积了一层泥沙。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水流的下切侵蚀力急剧增强,这层沉积物被水流切割,形成阶地斜坡。随着水流继续向下侵蚀,两侧堆积物完全暴露于水面并高于洪水位,形成阶地。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和底切侵蚀的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基准,有的地区以湖泊、河流流域、水坝等基准面为基准)抬升将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个影响。一是使已经开发的梯田上升到洪水位以上,成为新的河流梯田;二是加剧河流侵蚀,形成梯田斜坡,抬高梯田高度,通过堆积促进新梯田的发展。

22.洪泛区的形成洪泛区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洪水期间,水溢出到河床外的海滩。随着水深变浅、流速减慢,悬浮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海滩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物。面积逐渐扩大,旱季水面裸露,形成漫滩。23.城镇化进程24.工业区形成过程资料来源:匠心地理2020-2021地理热点(点击文字)下载方式:在地理帝主页对话框中输入:16或高考难度

或者直接在公众号三维全景地理里面下载点击查看中学全册练习地图第三批3D地球艺术地图第四批艺术地图各种地貌类型手绘图学生答疑群,老师先不要进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