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有哪些(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是什么)

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有哪些(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是什么)

学前教育 2024-08-06 19:30:02 713 教育网

作者:孟辉

南宋文人记载了他们听到的一件轶事。然而,在早期的阿拉伯历史书中,已经出现过同样梗概的故事。谁会想到这样的事!

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有哪些(从阿巴斯王朝流传到南宋的故事是什么)

几年前,我注意到中国传统的饮酒器皿中有一种酒杯,叫“发展杯”。当玻璃中没有任何东西时,玻璃底部就没有图案。然而,一旦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底部就会出现鱼、蝴蝶、美女等图像,就像变魔术一样。

戴念祖老师《文物与物理》《半透明镜子之谜》一文为我们解释了这种酒杯的奥秘: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光学原理,在杯底加了一个凸透镜,这是一块球形的水晶片或透明玻璃片。镜底与杯底之间横向夹着一页画,描绘着鱼、花、美女等随机选取的图案。当杯子为空时,嵌入的图片失焦,图片在人眼的一侧呈现为实像,导致人眼难以看清。从而造成杯底空无一物的错觉。

一旦将酒或其他饮料倒入杯子中,液体就会形成凹透镜,该凹透镜与固定在杯子底部的凸透镜结合形成凹凸复合透镜。此时,镶嵌画进入复合透镜的焦点,其图像是杯底侧的放大虚像,人眼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杯中酒喝完后,复合透镜自然解体,放大的虚像消失。镶嵌画上的图像已经不再是人眼可见的,这让人感觉好像杯子里的图像突然消失了。

从文献来看,五朝陶谷所著的第《清异录》号《灯行妓女》一文是该时代最早的相关记载。此后历代都有零星记载,一直延续至今(见我的文章《鱼影杯与蝴蝶杯的秘密》)。

南宋学者王明清在《挥麈后录》记载了一件“往事”,是由具有同样视错觉效果的宝物介绍的,但情节特别黑暗。事情的过程相当复杂,大致如下:

北宋宣和年间,有一位茶商郑良。通过讨好宦官,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待遇丰厚的“广南转运使”的职位,成为了主管广州进出口业务的高官。广州的一个富裕家庭拥有一件宝贝,那就是一个玛瑙盆。“每有水,就有两条鱼跳进去。”郑良想高价买下这个锅,结果富人家把它卖给了一位拥有一艘海船、从事印度洋贸易的“番船”——外商。这位商船主虽然是外籍人士,却被赋予了一个中国名字:曾讷。从整个剧情可以看出,他与家人,包括他的兄弟一起定居在广州,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甚至政治局势都非常熟悉。郑良向曾讷索要,曾讷借口说玛瑙盆已经进献给宋徽宗了。不料郑良趁机向朝廷报告:曾讷暗藏财宝,奢华程度超过皇帝。宋徽宗下旨追查此案。在郑良的组织下,曾讷家破人亡,他本人也被流放。靖康元年,宋钦宗即位,曾讷被赦免。他意识到现在是东山再起的时候了,于是他就去北京敲锣打鼓、诉苦。结果监察御史说他本来是奉命追捕蔡佑的,宋钦宗就让他代替郑良开始审问后者。朱明趁机对郑亮进行刑讯逼供,导致郑亮死亡,灵柩被安置在佛寺。很快,他的违法行为被曝光。被贬后赴任途中,在佛寺住宿,不料撞见了郑良的灵柩。他感到害怕并病倒了。于是,他的灵柩就停在郑亮的灵柩旁边,两人相依为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来认领埋葬它。

该事件蕴含大量信息,其重要背景之一就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广州作为印度洋贸易最大的港口之一,成为悲剧的舞台。登场的人物都非常有特色。成为进口贸易专员的茶商、深谙大宋国情的异域商人、权势滔天的宦官、凶恶残忍的监察使。这四个人的人物设定上的张力几乎就像欧洲戏剧鼎盛时期的舞台人物一样,出色地满足了现实主义对“典型人物”的要求。他们上方是蔡京父子宋徽宗、宋钦宗,像背景上的影子一样,影响着前景人物的一举一动。王明清的文风非常鲜明。其中一章展现了宋徽宗的无知,以及北宋末年坏人当政的政治腐败。二是佛教态度,感叹人被物欲所控制,被邪念所驱使,感叹命运无常,一切终将荒凉。

在王明清的笔下,整个事件过程是完整的,其中出现的人物都有名字,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显得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然而,奇怪的是,阿拉伯历史学家Masudy《黄金草原》讲述了类似的事件。

马苏迪是公元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旅行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他留存至今的《黄金草原》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气势磅礴的世界历史。本书第15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它讲述了一个很长的传说,大致如下:

一位来自撒马尔罕的商人将大量货物南下巴士拉,然后乘船航行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州。中国“国王”派来的太监召见了外国商人。撒马尔罕商人认为自己报出的价格太低,于是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太监下令对他严刑拷打,逼迫他接受低价。该商人立即前往西安地区投诉。接下来的情节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中国图景,充满了具体的细节。总之,国王召见了商人,命宰相等高官了解广州的实际情况,最后召回了太监,罢免了他的职务,并惩罚了他。于是国王优厚地接见了撒马尔罕商人,请他回广州,并许诺,如果商人把他的货物高价卖给国王,龙就会高兴;如果商人想保留货物并自己出售,那是他自己的事。商人只要愿意,就可以去他想去的地方(耿生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2-184页)。

可见,马苏迪所记载的撒马尔罕商人的主要情节与王明清所著的《曾讷故事》是相同的。两者都以广州为事件发生地,都以外商涌入京城告状为关键环节。他们都成功了,中国君主亲自下旨查办此案。然而,两位作者的意图却截然相反。马苏迪的本意是要介绍,在晚唐乱世之前,中国“古代君王有正常的治国制度,以理公正的判断而治国”。”。他所呈现的中国,简直被笼罩上了一层梦幻的玫瑰色。

但无论怎样,阿拉伯世界历史名著中记载的传闻,其实都出现在中国文人的笔记中,而且前者早在十世纪上半叶,后者则在十二世纪,相差两年。世纪。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活跃和丰富。文明在亚洲大陆发展、流动。相关研究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探索。(孟辉)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