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古代艺考生(各个朝代的艺术)

古代艺考生(各个朝代的艺术)

学前教育 2024-09-02 09:09:17 233 教育网

北宋时期,宋徽宗十分重视绘画教育,将绘画纳入科试,并亲自设计试题。他发起“艺考”,选拔了一批中国美术史上的优秀画家。其中张择端是这一时期画家的杰出代表。图为张择端创作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部分)

古代“艺考”二三事

古代艺考生(各个朝代的艺术)

对于参加艺考的学子来说,这个春天无疑打乱了他们原本的备考节奏。各大艺术院校部分专业取消初试现场考试,要求考生通过提交作品、视频面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复试在高考后举行;有些专业干脆取消了校试,直接依靠高考文化课成绩。在选拔过程中,艺术候选人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在古代,各个朝代对于艺术人才的选拔标准都有所不同。“艺考政策”可能会随着时代、国王的喜好、社会习俗的影响而改变。如果统治者重视艺术,那么艺术教育就会受到重视,人才选拔的标准就会更加全面、多样化,甚至会引发全社会学习艺术的热潮。

早在周代,贵族教育制度就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车、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周礼》中有云:“鲍氏担责谏王恶行,以道养国子。”是指所传授的六技: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控,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六法”。“通五经六艺”的艺术教育。这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计划在当时受到高度重视。

西汉时期,音乐艺术进入相对繁荣时期。以抗击匈奴而闻名的汉武帝是一位颇具音乐天赋的皇帝。他创办“乐府”,主要负责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培养音乐人才。董仲舒向汉武帝阐释了“四方正气”之风俗对于“朝廷之正”、“百官之正”、“民之正”的重要性。他认为音乐是“正风”的最佳途径。于是,汉武帝选拔了多名乐府官员,到各地采集民歌词词,任命乐师李延年为歇路尉,提拔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这些专门的乐府官员将收集到的民歌加工成配乐,填词、改编曲调、研究乐理,然后演唱和表演。合作填词的作家有数十名,普通工作人员约800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各地的民间艺人。

汉武帝

汉代另一位热爱文学艺术的君主是汉灵帝。他擅长诗词歌赋,对建筑艺术也颇有研究。他甚至在皇宫里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并向民间推广,希望“全民都能喝上自来水”。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宦官们仗着汉灵帝喜欢文学艺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文学艺术流派“洪都门学”。这所学校打破专攻儒家经典的惯例,转而教授社会生活所需的诗词书画,在“独尊儒术”的时代引起了巨大轰动。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初帝好学,自撰《皇羲篇》五十篇,能文,引诸学者,这是以经学为基础的。后面的则是诸侯和封印的人,追加传唤后,来了数十人,下人给乐颂和贾虎敬酒,引来了许多无心做事的人,也等着控制局面。洪都弟子。第二高位。”可见,洪都门学的学生普遍出身较低,都是“能为统治者作诗、书画篆书”的平民。经州、县、三皇子推荐考试合格后,即可入学。这些学生入学后,以其文学艺术才华赢得了灵帝的青睐。他们同时学习经史艺书法,因为当时的潮流是“史书官吏”,这不仅推动了学习书法的热潮,也为隋唐做出了贡献。宋代书画开创了先河。此外,洪都学堂的学生还享有俸禄,与官方官员相当。毕业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担任地方最高官员或在朝廷中央部门任职。他们还被授予爵位和爵位,这对他们的未来来说是美好的前景。比如梁祜,善写《八分书》,考入洪都学堂,被任命为选拔尚书、凉州刺史。至此,洪都学堂一度繁荣,学生人数达千人。

唐太宗

在古代,艺术家被“伯乐”皇帝发现是一件幸事。喻世南,“初唐四大家”之一,是唐太宗一手提拔的。唐太宗评价大臣为“五才”,即“贤德、忠正、学识渊博、文章优美、书法出色”。唐太宗闲暇之余,还练习书法,并拜于世南为弟子,经常临摹、研究其作品。但对于于世南的案例,与其说是唐太宗的赏识,不如说与唐朝“以德治国”的文化和“功绩升迁”的选官制度有关。唐代的科举,突破了士绅的限制,为全社会选拔人才。候选人在回答中最好体现个性,对政策问题的回答既要符合法律、符合国情,又要有文采、有才华。那些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考生,口才如大鹏展翅,应试教育者如鲠在喉。通过进士之后,吏部会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言谈书评”,即相貌、言谈、书法、判断力。判决书的书写必须文学性、情感性,字迹必须工整、工整,避免书写潦草。这更像是在考验候选人的综合“天赋”。

唐玄宗

如果候选人遇到了“艺术家皇帝”,情况就不同了。“戏园祖师”唐玄宗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疯狂地热爱音乐。据《阳辰源《李謩吹笛记》记载,有一段记述唐玄宗审阅乐器的片段:“坐朝时,担心遗忘,故惜惜玉笛,用手上下寻找。并不感到不安。”此外,唐玄宗还擅长敲界鼓。破碎的鸡腿可以装满三个大柜子。唐玄宗除了本身是一名音乐家之外,还非常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他经常创作音乐并改革乐队的演奏方法。他还在梨园举办讲习班,招收弟子三百人,号称“梨园子弟”。唐玄宗还在梨园律部设立了“小音部”,由30多名15岁以下的孩子组成,为音乐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正是在皇帝的高度重视下,唐玄宗时期音乐教育体系蓬勃发展,诞生了李龟年、何怀之、黄班绰、李默等一大批音乐人才。唐玄宗对音乐极其敏感。当三百梨园弟子的乐队同时演奏时,唐玄宗会立即指出曲调上的错误。

宋徽宗

如果问艺术生专业考试的压力从何而来,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来自命题创作。早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就设计了这种巡视模型。甚至有人认为,“艺试”是宋徽宗发起的。宋徽宗在书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薄金风”举世无双,其画作大多为传世经典。他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绘画教育,将绘画纳入科考,并亲自设计试题,选拔了一批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宋徽宗认为绘画必须先有构思,然后才能运用技法,所以他选择了前人有意境的诗词、命题来作画,如“野路无船过”。他非常欣赏一张试卷。画中,船夫睡在船尾,耳边吹着竹笛,完美地体现了野渡无人的孤独。还有“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标题很难表达清香。当一位候选人在奔腾的马蹄上画出追逐的蝴蝶时,他受到了宋徽宗的称赞。竹锁桥边还有“一家卖饭馆”。宋徽宗对大多数试卷都不满意,上面画的是餐馆、小桥、河边竹林等像样的图画,直到他看到一幅从竹林里挑出来的旗帜的画。试酒后,我才知道这位考生就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此外,宋徽宗还特别重视宫廷画院的设立。他不仅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和待遇,还亲自创办书画学,亲自制定教学大纲,开设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扶持了众多画家。其中有一位名叫张择端的山东画家,在宋徽宗的支持和关怀下创作了《清明上河图》。

回顾古代“艺考”的变迁,我们发现变化的更多是考试方式和评价规则,而对“艺”的综合考量始终被纳入各朝的选拔标准中。尤其是艺术之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它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还需要对生活的观察甚至理解。对于今年的艺术考生来说,虽然对艺术考试的临时变化有些措手不及,但提高综合知识水平才是根本解决之道。(文/星辰)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