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变化,学前教育课程变化趋势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课程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中国成立后时候的学前教育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界,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 化,从借鉴到自我创新的过程.第一阶段可分为移植模仿、科学化和民族化实验探索两个时期;第二阶段可分为学习前苏联教育、极左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学前 教育课程体系等三个时期.反思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历程,可知学前教育课程科学化和民族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国外学前教育的 思想精髓,需要注意将学前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学前课程模式.
我国近代幼儿园课程经历了多少次的课程改革?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三次,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80年代至今。
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
1989年国家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试行7年后,于1996年经过修订正式颁布,其内容“反映了幼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并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在其基础上,可依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课程。
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但是文件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为例,分别阐述了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指导要点。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中,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
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
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才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本身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前教育大三下学期课程多吗?
学实习。
大三下学期已经没有课了,需要开始实习了。
根据2022年考试大纲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采用上机考试和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考试科目:专业基础知识(机考);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钢琴弹唱、舞蹈表演、命题画(专业技能考试)。
学前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前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现代汉语、教师口语、儿童哲学、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声乐、美术、钢琴、舞蹈等。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教育课程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变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