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风俗(古代节日有什么)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风俗(古代节日有什么)

学前教育 2024-09-04 13:37:02 333 教育网

接上一个问题:你知道古代有一个节日叫“上巳节”吗?

欢迎来到30讲古代文化常识之第三章:古代节庆习俗(上)。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风俗(古代节日有什么)

亲爱的读者,您也看到了标题。我解释一下:因为古代节日很多,所以小编分为两讲。

一、元日

按照现在的说法,“元旦”就是庆祝新年,也叫春节。其实,春节这个名字的历史很短,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原为元旦,改称春节。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相信大家都应该熟悉“春节”的习俗,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很好地再现了宋代过年的场景:放鞭炮、挂桃符(春联的前身)、喝屠苏酒。

“屠苏”为何物?是一种特殊的药酒。元日全家饮屠苏酒,可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苏轼的弟弟)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正月初一这天,还有“不动扫帚”的习俗。

相传正月初一是扫把的生日。正月初一不宜使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赔钱。如果一定要扫地,一定要从外向内扫。时至今日,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种习俗。除夕之前把所有东西都清理干净。元旦不要拿出扫帚,不要倒垃圾。准备一个大桶来盛废水,当天不要溅到。过年期间也不准破坏家具。打破它是破产的标志。一定要赶紧说“年年(破),平安”或者“花开花落,财源广进”。

“元旦”就这样了。

二、人日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老一辈的人会在这一天会发发朋友圈纪念纪念,但年轻的朋友很多已经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连日”与“女娲”有关系。传说女娲创造世界时,在创造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第七天又创造了人类。这一天,人们有吃“七宝汤”的习俗。

隋代诗人薛道衡有诗《人日思归》。我个人比较喜欢——。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后两句意思是: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这首诗很短,但字里行间却能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所谓“言简意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三、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逐渐成为民间习俗。所以这一天也叫“灯节”。

元宵佳节有其爱情属性。

古代一般女子,尤其是小姐或小家碧玉,“不出闺三步”。只有元宵节这天,才可以破例一起出去看灯、娱乐。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这也成为了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人们想到七夕节,就会想到“七夕节”,但小编觉得“元宵节”才是真正具有“爱情属性”的节日。历代有许多利用元宵节来抒发爱情故事的名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四、社日与“二月二,龙抬头”

社日节又称土地节,分春社和秋社。春社以立春后的第五午(补节气)计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

陆游着《游山西村》,其中有:笛鼓随春社,衣饰古朴。

这两句描写的是南宋初期的乡村风俗。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

拓展一个文常知识: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千人踏春社桥

说到《2月2日》,就不得不说到“龙抬头”。这个节日又称春耕节、春龙节,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龙”是指二十八星座中东方青龙的七宿星。每年二月初一,“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故称“龙抬头”。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表示春耕的开始。人们会在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风调雨顺。

五、花朝节

顾名思义,就是纪念百花的生日,俗称“花神节”。有以二月十五为花朝,也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这是一个美丽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去郊外赏花。这叫做“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虽然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消失,但“踏青”二字依然埋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我们现在经常谈“美育”的重要性。我觉得,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悟大自然,就是很好的“美育”机会。

六、上巳节

俗称“3月3日”。古代举行上巳节“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f禊x”。这一节日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是一个颇具娱乐属性的节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有上巳“祓除畔浴”的影子。

上巳节有很好玩的节目叫“曲水流觞”,即“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

《荆楚岁时记》:“士民同出江湖,饮曲水。”大家坐在蜿蜒的水边,把酒杯放在流水之上,让酒杯顺流而下,停下来,前面的人必须一口气喝完酒,赋诗一首,否则罚三分。饮料。

《六商曲水》,你会想到哪一篇古文呢?欢迎您在论坛中留下您的答案。

七、寒食与清明

寒食节是指农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开始时不准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这一习俗据说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相传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割断自己的阴茎充饥。晋文公回国受封为太子,分大臣于其中。只有介子推不想得到赏赐,就和老母亲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却不愿意出仕。晋文公的部下躲在山里,放火烧山。原本的目的是为了逼介子推露出真面目。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

对了,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这一点可以记下来。

苏轼有《望江南·超然台作》,是有关“寒食”的最好的著作之一。

春未老,风柔柳斜。尝试在超然的平台上抬头,半沟泉水,满城花香。数以千计的房屋被雾气和雨水覆盖。吃完冷饭后,我醒了,叹了口气。不再思故乡,尝新茶新火。诗酒乘青春。

说完“寒食”,最后说“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此时生长,皆洁净明亮,故名清明”。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祖先信仰和春节习俗。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清明节却风靡全国唐宋之后。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清明已融入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现在成为了法定节假日。

【小题检查】

1.“人日”对应哪一天()

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

C.正月初七D.正月十五

2.下列诗歌和节日中,错误的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千家万户总是以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B.连利:春天才过去七天,离家已经两年了。归雁后,思绪在花前。(薛道恒)

C、上元:每年年底都喝屠苏,不知不觉已经七十多岁了。(苏澈)

D、社日:笛鼓随春社,古朴古朴的服饰风格依然保留。(陆游)

3.下列诗中所反映的节日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首?()

笛鼓随春社,服饰古朴依旧。【路游】

去年元宵节,花市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欧阳修】

吃完冷食后,酒醒后会抱怨。【苏轼】

故事讲春祸,新宫讲河南行。【王伟】

A.B.

C.D.

(答案小编会放在讨论区)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