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宝级文物(上海 文物保护)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29日电(记者孙立平、兰天明)“中国最早的青铜鼎”夏代格纹鼎、威武夸张的商代枭尊、巧夺天工的春秋镶嵌绿松石青铜神话百兽、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盛夏时节,上海博物馆、奉贤博物馆展出大量国宝文物。数百件奇妙而珍贵的文物以最生动、最生动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
图为商代女子猫头鹰雕像。新华社记者任龙摄
为何这么多国宝展览青睐上海?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上海将联合国内各大博物馆,继续举办重大文物考古展览,“让文物活起来,用实物印证历史,用实物增加可信度”。传播展示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时代风范,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令人尊敬的中国形象。
比天气还热!国宝文物齐聚上海
29日揭幕的“寨子中国——河南夏商周文明展”和此前推出的“倚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这两大国宝级文物展览都有陆续在上海开业。空间呼应、无缝衔接“夏、商、周、秦、汉、唐”,在城市中掀起了观展热潮。上海市民不出上海就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内,厚重低垂的窗帘营造出宫殿般庄严肃穆的氛围。绚烂的灯光下,精美珍贵的文物一如千年前的中国古代贵族般祥和庄严,散发着古老迷人的气息。
许多展品堪称“国宝”。据悉,此次展览精心挑选了217件文物/组,共计314件文物,涉及89处考古遗址,集中展示了河南省出土的夏商周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每组有67件一级文物!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战国后期镶嵌金银图案、流纹鼎,华丽精美;夏末镶嵌绿松石兽面图案。数百块绿松石拼凑镶嵌,历经三千多年,没有一块松动、脱落,堪称工艺杰作。商代妇好枭尊造型夸张,庄重雄伟,富有艺术感染力。
图为“寨子中国”展厅。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
图为镶嵌绿松石兽面图案的匾额。新华社记者任龙摄
图为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
图为最早的青铜鼎。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
图为西周晚期的玉兔、玉鹿。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摄
在上海奉贤区博物馆,“倚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早已售空,网上还时常幽默地贴出“今日不预约”的告示。
展览分为“盛周”、“东方帝国”、“汉风雄伟”、“大唐意境”四大版块。汇集了近年来陕西出土的周、秦、汉、唐四个历史时期的精品文物。种类有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等,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杨凌陶俑等珍贵文物。法门寺秘彩瓷器、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等。
图为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方哲摄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带来主角光芒”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分别是秦始皇陵博物馆出土的铠甲武士、战袍武士、雕塑武士。仔细观察,兵马俑的面部轮廓和服装纹理清晰可见。在上海你真的可以看到兵马俑!在这股考古展览热潮的推动下,就连奉贤博物馆出售的文创——兵马俑雪糕和“周秦汉唐”绿豆糕都供不应求!
一位年轻的观众正在欣赏色彩缤纷的汉代马俑。新华社记者方哲摄
活泼又敏捷!在博物馆翻开中华文明的浩瀚书卷
在博物馆里读中华文明之书,生动活泼!看上海一百年;看西安三千年;看五千年洛阳……上海同时举办两大国宝文物展,让代表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和“周秦汉唐”“历史见证了中国的繁荣。“无缝连接”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可谓城市一时繁荣。
学界指出,在上海举办的“为何中国”系列展览定位为中华文明展览,与普通文物展览不同。展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丰富的文物之美,更在于它用实物讨论历史,用历史增信,探讨了中华文明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是中国?博物馆自然有回答‘中华文明起源’这一宏大问题的使命。”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展览名称“宅子中国”来自西周。铜器何尊,铭文提到了周成王营的建成。周(今洛阳)人。这是“中国”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往往很有限。在上海世博会展览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夏代珍贵文物,如猪头陶盖、镶嵌绿松石动物面具的青铜匾额、玉鸟、玉刀、鸭形陶罐等。还有二里头遗址的修复模型,让人们真实地体验这个长期笼罩在传说中的古老王朝。
“夏、商、周时期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经过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日臻成熟,礼制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形态日趋成熟,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以青铜、玉器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已成为世界的顶峰。当代传统思想文化和许多物质文明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事实上,“宅子中国”作为“为什么中国”的首个展览,提出并回答了许多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最关键的问题。田凯说:“这个展览回答了‘为什么是中国’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比如,中国从哪里来?第二,‘在中国’是什么?第三,中国的文化概念是什么?什么?……当我们“翻阅”展览中的每件文物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礼仪规范、王都制度、天人观念,甚至可以了解到我们很多姓氏的起源是与这个历史时期有关。”
展览海报。照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周公根据考古证据,遵照周武王的遗愿,确定“天下之中”为河洛,“如武王之意”,建洛邑为周朝东都,他在那里举行朝觐、任命、仪式、征服等重大活动。
“作为‘为何中国’的首展,上海和河南共同策划‘宅子中国’,让人们了解最早被称为‘中国’的中原地区,夏商周创造的青铜文明和礼制。”以中原为核心的历朝音乐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孕育了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深刻影响了后世,希望观众能够翻开这本书。在博物馆里了解文明,了解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脊梁。河南博物院院长马晓林说。
初心与坚守,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防疫压力下,国宝展为何能齐聚上海?一切都源于上海的初心和坚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海将深入参与中华文明探索工程,努力解开历史谜团、回答重大历史问题。”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为何中国”文物考古展是一个长期展览计划,将持续至少5至10年。
展览海报。照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为了这个初心,河南20个文博单位的314件珍贵文物和山西的156件珍贵文物(组)历尽千辛万苦才运抵上海,让中外观众“沉浸”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宝文物是如何运到上海的?秘密只有八个字:——齐心抗疫、办展。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用“永不放弃”来形容上海、河南文化界、博物馆界为成功举办展览所付出的持续努力,因为这次展览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非凡意义”并讲好中国故事。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蒋涛介绍,展览筹备工作历时近一年。经多方确定文物交换后,通过招标选定一家具有文物包装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交换。文物采用专业的包装技术,被包装在各种箱子中,然后通过集装箱安全运抵上海。这个过程也充满了障碍。
这么多国宝级文物齐聚上海,如何保证安全?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专业人士介绍,兵马俑展中的每个展示柜都是根据展品的尺寸专门定制的,可以实现空间内的恒温恒湿。它就像里面的一个小“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
上线那天,所有的艰辛都变成了喜悦。据悉,“倚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半个月左右已迎来约2万人次参观。“宅子中国”无疑将成为8月份上海最热门的“网红”展览。
“疫情阻挡不了文化交流的脚步。”奉贤区委书记李政表示,期待举办更多的文化展览,唤醒中华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之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参天之树必有根,水依山必有源……我们将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用中华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化。”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方世忠说道。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
相关资讯
-
上海禅茶家庭教育,上海禅茶家庭教育怎么样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禅茶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禅茶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禅茶怎么泡?禅…
2025-01-21 23:48:03 0
-
上海学前教育小班语言,学前教育小班语言教案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学前教育小班语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学前教育小班语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上海幼…
2024-12-27 17:32:15 0
-
上海教育机构砸金蛋,上海打击教育机构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教育机构砸金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上海教育机构砸金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在网上为联…
2024-12-05 07:48:02 0
-
上海市家庭教育,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市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市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重庆市3月2日小学…
2024-10-16 21:40:07 0
-
上海家庭教育团队排名,上海家庭教育团队排名前十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家庭教育团队排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家庭教育团队排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上海比…
2024-10-16 20:48: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