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北京农学院师资(北京农学院师资力量)

北京农学院师资(北京农学院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 2024-08-22 10:34:09 97 教育网

未来网络学院频道9月22日报道(记者杨子健、通讯员李顺)“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光荣职责,育人是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应用化学系全体教师职工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育人水平对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科研技能、学习能力的全面教育。充分发挥三育作用,促进学生和青年教师全面发展。2020年,应用化学系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三个育人”先进集体。

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应用化学系教师

北京农学院师资(北京农学院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系的前身是基础科学系化学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6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比例为100%。教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所有教师均拥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他们多年来一直负责学校的公共基础化学课程。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前提下,仍然指导各专业学生参加竞赛,在各类省部级化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培养效果突出。同时,连续多年免费指导学生考研,成绩突出,学生反响良好。

2015年成立应用化学系,同年9月入学。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还负责全校的化学公共基础课和应用化学专业课,必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多方面投入巨大的精力培养。化学专业的学生。迄今为止,应用化学系已成功培养1班毕业生,每年招生规模由30人(1班)扩大到60人(2班)。随着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应用化学系师资严重短缺。全系共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贾明红老师和刘春梅老师刚刚调到化工系。因此,自系成立以来,就是靠着这10名专职教师支撑着一切教学任务,站上了讲台。纯教学总时数达到515小时/人/年,在没有科研实验室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本科兴趣课题、科研训练、毕业设计。他还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佳绩。成绩斐然。

面对急剧增加的工作量,老师们没有沮丧、抱怨,而是满怀热情,竭尽全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增强专业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继续升学和就业提供保障。老师们说:“看到孩子们我真的很开心。”

加强思想建设,服务首都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应用化学系现有教师党员6名。多年来,英华教师党支部多次带领本科支部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强化本科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了解学生动态和诉求,激励和培养学生党员的模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思想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周末,盛资楼六楼实验室取暖器漏水。楼道里到处都是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老师们距离学校较远,很难赶到现场。化工系学生党员发挥了组织大家扫水查找原因的作用,及时处理了漏水事件。

应用化学系首批毕业生100%就业,其中中小学教师4人;3人出国深造;6人获得硕士学位;2参军;也有各相关专业基层部门和机构的毕业生。13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所学技能服务首都地区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毕业典礼上,一位中学教师的学生深情地说,她选择自己的职业是因为从化工系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以青教赛为契机,苦练内功,教学改革,推动教书育人工作

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应用化学系的老师们不断学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三尺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用新技术、新手段重新诠释“传道、授业、解惑”,让人类的精神灵魂工程师可以在这里蓬勃发展。各院系、课程组坚持开展教学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探讨、互相提高。

系以青少年教学大赛为契机,开展教学改革。随着教学竞赛的进行,每位老师都在不断思考如何深化教学改革、紧跟时代进步。面对师资严重短缺,近年来,应用化学系教师申报北京农学院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发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12项教科书。组建了北京农学院教学团队,在北京农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院级奖6项,校级一、二等奖1项,教育教学二等奖1项北京农学院教学成果。北农教学奖学金二等奖1人,北京市创新创业名师1人。在今年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曲江兰老师获得了理科B组第一名,同时还获得了最佳现场示范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这离不开学院领导和化学系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化学系教师深知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线下金课是深度互动交流的课堂;而“互联网+教育”模式催生的MOOC是一门通过互联网改变教育的有活力、有潜力、有未来的课程。在线黄金课程是一门高质量的MOOC。《绿色化学》课程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各教学环节时间、空间自由分配的翻转课堂,颠覆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场学生的革命。以中心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该课程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智慧教学明星”和“优秀智慧教学课件”,同时还荣获国家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仪器分析》实验部分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解决了高校实验中长期存在的难题,解决了原来的“做不到””、“做不好”、“做不到”、“做不到”的问题突破了原来实验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做的局限性。以上教学成果全部紧扣教育部提出的“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消除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思路。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应用化学系秉承现有的优良传统,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化学竞赛2015年至2019年比赛共获奖54项,其中特等奖1项(本次比赛最好成绩,历史性突破),一等奖1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7项。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并获一等奖;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2项,北京农学院第九届“农林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2项。指导和培养了近百名学生在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化学化学专业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立足专业,辐射全校。

科研反哺教学,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自豪感

应用化学系成立不久,还没有自己的学科和研究生。因此,系里老师结合“大一兴趣课题、大二科研训练、大三、大四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本科生的优势,结合学院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学研究。

应用化学系成立不到五年,师生申请科研项目包括北京市科协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人才项目6项。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7项及其他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经费超过200万元。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37项、科研培训项目22项、北京大学生实习计划项目6项。以学生为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专利8项,授权专利3项。应用化学系1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名学生获得北京农学院一等奖学金,3名学生获得助学金,7名学生获得北京农药学会颁发的振兴农药工业奖学金,2名学生获奖荣获北京农学院“最美北京操作员”称号。

因此,学生毕业后仍然愿意选择本专业作为求职方向,这就是职业自豪感的最好体现。近年来,经过应用化学系师生的不断努力,该专业毕业生获得了学校老师和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送温暖、办实事,关心爱护学生

应用化学系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关心学生的生活,积极管理贫困学生档案,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2017年8月,一名一直靠打工完成学业的15年级学生的家庭突然发生了变化。父亲病重,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他的母亲患病多年,他还有一个正在准备中考的弟弟。

班主任、辅导员、系老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自发组织捐款,捐款总额2万余元,并进行了现场走访帮助她克服目前的困难,同时也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

另一位同学为了买手机、电脑,不小心陷入了小额贷款的陷阱。班主任赵文婷通过线索了解情况,向学院汇报并联系了家长,及时避免了经济损失。经过多次交谈和心理疏导,这位同学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另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容易自卑。收到日本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面对未知的事物,他开始怀疑自己,逃避现实。一天深夜,班主任赵文婷收到了他的信息。针对这一情况,赵老师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帮助他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即将面临的未知挑战。

应用化学和化学系的老师们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他们恪守作为教师的责任,坚守作为教师的信念,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关心、爱护学生。

五年的时光匆匆过去,同学们的成长清晰可见。今年化学工程系首届学生顺利毕业。可以说,化学工程系的老师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后的岁月里,应用化学系全体教师将继续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辱使命,以德修身,以德治学,以德治学。为祖国和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