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20年强基计划报名条件(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时间)

20年强基计划报名条件(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时间)

学前教育 2024-08-18 22:30:45 192 教育网

2023年强基计划拉开帷幕!这些关键事项要注意

类别:教育资讯日期:2023-04-1010:19:00来源:西安新闻网作者:任娜A+A-2020年起,教育部将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大学,又称“强基计划”。4月9日,记者获悉,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累计录取新生1.8万余名,在高校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选拔了一批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有兴趣、有才华的人才。的优秀学生。

20年强基计划报名条件(2022年强基计划报名时间)

2023年强基计划已启动。考生请关注强基计划相关政策、理念等关键信息!

什么是强基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教育部制定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又称“强基础计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起,不再采用高校原有自主招生方式。

强基计划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强基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才华的青年学子进行专业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后备人才。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良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历史学、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重点关注高端芯片和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国家紧缺人才的人文社科领域。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试点院校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初期将选择试点大学,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开展试点。

高等学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专业一体化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招生和人才培养计划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专业和规模。

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022年,新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3所高校开展基础建设试点。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3月底至4月,公布宣传册;在线注册。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高考结束后7月4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各高校确定评估名单并组织评估。7月5日前,各学院将计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有变动,请以学院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是怎样的?

强基计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这里提到两种模式:

一是各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和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评估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大学评估后,学院将考生的高考成绩、大学综合评估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按比例合并为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比例不计入)。低于85%)。根据考生填写的喜好,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等学校将制定高校专项招生条件和专项招生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高考后,学校将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考核。符合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学生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特殊情况予以录取。特殊录取条件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各省(区、市)本科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招生的省份应另行划定相应分数线)。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的培养计划,采取导师制、小班制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为畅通成长发展通道,高校可在免试保送研究生、直接博士、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优先考虑成绩优秀的学生。探索建立学士、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推动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重大科研任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入相关学科以外的专业。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校自主招生16年试点经验,充分借鉴综合高考试点成果制定的。上海等地的改革。与此前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取消了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院校考核条件的做法,将此前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多维度考核、评价以统一高考为依据”,并根据综合成绩重新评价。排序和择优录取。

对此,教育部大学生司负责人明确解释,强基计划与原自主招生计划有五点不同:

首先,选择和定位不同。自主招生计划主要选拔“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创新潜力的学生”,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不限制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安排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学、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三是学校考试的入围依据不同。自主招生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的高考成绩。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大学可以制定入围大学的考试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方式,可降为最低一线;强基计划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低于85%)、大学综合评估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转化为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核。

第五,培训模式不同。相关院校对自主招生招生的培养方式未作专门安排;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将实行小班制和导师制,探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积极的互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任娜编译

教育网 Copyright @ 200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3012207号-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