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秒懂百科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毛主席25岁时,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红楼一楼西区31号第二阅览室,担任图书馆助理员。当时,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是登记新到的报刊和读者姓名,管理15种中外报纸。他的月工资是8元。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改革开放之际。原名首都大学。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成立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基础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由北京海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它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民主思想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社会共进。
历史
清末
首都大学(1898-1912)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号,实行“1898变法”。诏书强调,“首都大学是各省倡议,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梁启超起草的第《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号,正式成立首都大学,并任命民政部部长、大学协办者孙家鼐为首任管理部长。大学(管理部部长),徐景成任中学部部长,首席导师:美国传教士丁浩良任西学首席导师。9月21日,慈禧太后和保守派发动1898年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然而,帝国大学礼堂被保留了下来。首都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一些学者认为这是近代中国正式建立的第一所新大学。首都大学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首都大学以“纠正思潮,培养通才”为宗旨,改革旧科举制度,制定新的学术章程。教学内容强调“中体西用”、“中西技并重”。成立之初,它行使双重职能。它不仅是国家最高的高等学府,也是国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管辖所有省属学校。
首都大学礼堂匾额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国大学被毁。8月3日,清政府下令关闭首都大学。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首都大学被毁。
1902年12月,清政府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教大臣,并委以管理首都大学,首都大学得以恢复。吴汝纶、辜鸿铭担任正、副首席教授,严复、林纾分别担任校馆翻译、图书局办公室主任、副办公室主任。张百熙主持制定了《钦定大学堂章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全面、系统的学术章程。建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堂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开幕式在首都大学礼堂举行。根据学制,不同级别的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
1903年增设进士堂、翻译馆、医业馆。
1904年,首都大学学务大臣改为学务总理,负责主管全国学术事务。还设立了首都大学总监事,负责首都大学有关事务。京师国子监统管全国教育的职能就这样被分离出来,成为单纯的高等学府。同年,进士堂开办并录取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两次科举考试,即癸卯科(1903年)80多名进士和甲辰科(1904年)30多名进士。并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所派出留学生的大学。
1907年首都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颁发毕业证书
1905年,国子监关闭,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首都大学学习。
1910年,首都大学开设副大学,共开设经济学、文科、法政、商学、格致、工学、农学七科,诗经、理学等13个学科门类。周力,经济学。春秋左传,文科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法政学政治和法律,商学银行和保险,格志科地质和化学,工程土木,采矿和冶金,农业学农学,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1911年,1911年革命爆发。11月26日,劳乃旋被任命为首都大学总监事。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因病请了假,并向部门报告学校无法上课,只能放散学生,暂时停课。
中华民国
国立北京大学——民国初期(1912-1916)
1912年5月3日,帝国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总督学改任北京大学校长,并随即改称“国”。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命名为“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教授。第一任校长。严复试图按照现代学制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模式重组学校课程,将“经济学”并入“文科”,将“格知科”改为“理科”,开设西学新学课程,并重新聘用教师,规定教师必须全职任教。今年7月,教育部以财政困难等理由欲让北京大学停课。严复立即致函教育部《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和《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阐述北大不应停办的理由,强调北大有“保存一切高尚学术,维护国家文化”的使命,“应该包容、包容”。同年10月,严复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13年9月,教育部责令北京大学并入天津北洋大学。何学熙校长上书反对,而北大校友会也写信给校长投诉,迫使当局撤回命令。
第一任校长-严复
1914年,胡仁远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此时,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须论、陶孟和、冯祖训、何玉杰、于同奎等著名学者正在北京大学任教。
国立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前后(1916-1927)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奠定了北京大学的传统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对学生提出了“守宗旨”、“守道德”、“尊师重友”三点要求。
蔡元培校长
1.教授管理制度
蔡元培主张“伟大的学者是研究高深知识的人”和“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和包容的意义”,并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罢免了一批无能的中外教师,聘请陈独秀、夏元伟分别为文理学院院长,聘请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兴恭、颜任光、钟光光、任红军、李淑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鹤、陈其秀、王世杰等人在校任教。这一时期在北大任教的著名学者有黄杰、吴梅、刘文典、陈元、马玉藻、沈健石、朱熹祖、马衡、康新甫等。蔡元培也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抗顾洪明、刘师培、黄侃等人学术造诣颇深,政治保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他设立参议院作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其成员由教授选举产生。后来,各学科(系)成立了教授协会。随后,北京大学行政委员会、教务委员会、综合办公室成立。到1920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的管理体制已基本成熟。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认为官僚政客不应干预教育。“没有自由,我永远不会成为一所大学的校长。”为此,他多次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2.教学改革
蔡元培努力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文理为主、商融入法、工融入北洋大学的综合性大学。
首批进入北大旁听的三位女生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研究所,培养研究生。这是中国大学中最早的研究所。
1918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北京大学月报》。蔡元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约翰·杜威、伯特兰·罗素、本·勒维、马克斯·普朗克等著名人物来北大讲学。
1919年,蔡元培废除文科、理科、法科,学部不再隶属院系,改学部为系,设系14个。蔡元培废除了等级制度,实行选科制度,发展学生的个性,交流文理。
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三名女学生修读文科课程,并于同年秋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中国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大学。
3.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来自北京大学和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罗家伦、蒋绍源、张廷济是学生运动的三位代表,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集会上宣读了北京大学学生徐德恒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游行中分发了北京大学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抗议的学生放火焚烧了赵家的大楼,并对张宗祥进行了毒打。军警当场逮捕了学生。为了拯救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等不惜发动全国工商业大罢工。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赢得了全国青年学生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火焰迅速蔓延到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免去曹汝霖、吕宗钰、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带头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研究和传播的中心。1920年8月,陈独秀创立上海共产党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53名中共党员中,有21人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学生、校友。
国立北京大学——三十年代(1927-1937)
1927年至1929年,北京大学陷入动乱,满目疮痍。1927年,冯系军阀在北京夺取政权后,宣布撤销北京大学,与北京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成立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后改为北京大学,后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院。1929年,北京大学宣布自行恢复办学,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国立北京大学恢复国营。
1930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蒋梦麟执掌北京大学,并于次年1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了北京大学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教授治学、学生治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他将参议院改为学校理事会。
蒋梦琳校长
1931年,北京大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专项基金。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开工,建成大型操场;科学部门的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1932年6月,北京大学实行书院制,设立文、理、法三个学院。胡适、刘书奇、周秉林分别担任院长。
1935年,北京大学已建有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台,标本15788件,药品和实习设备3100余件。其设备条件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国立西南联大(1937-194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之命南迁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46年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
1938年,临时大学迁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设有文科、理科、法商、工科、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学。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恢复在昆明招生。三所学校均招收研究生。
西南联大办学条件艰苦,校舍短缺、设备缺乏、经费不足。一些老师和学生不得不打兼职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办学9年来,已毕业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3882人,在校生总数约8000人。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有23人获奖),3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抗日战争胜利。由于交通条件困难,且三所学校原有建筑需要修缮,西南联大将继续运营一年。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大举行毕业典礼,标志着大会结束。
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
1946年7月,胡适教授从美国回国,9月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致力于北京大学的全面振兴,“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当今最高学术机构和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双十日,复学开学典礼在国会街北大四校区礼堂举行。北京大学任命唐永通为文学院院长、饶玉泰为理学院院长、周秉林为法学院院长、马文钊为医学院院长、郁达夫为农学院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院长、范继昌为院长教务长,陈学平任学生主任,郑天挺任院长。作为秘书长,下设33个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个学科)、两个专业系和一个独立的文科研究所。据1946年12月统计,北京大学在校生3420人。复员后,北大文理法学院得到加强,医农学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胡适还计划建立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但由于局势动荡而未能实现。1948年,中央研究院选举第一批院士,北京大学当选教授10人,居中国大学之首。
胡适校长
1948年11月,北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国民政府原计划北大南迁,但北大教授会决定不南迁。国民党制定了“营救大陆学者计划”,并派出飞机,希望一批重要学者离开北平南下。胡适、钱思良、毛子水、姚从吾等人应邀南下,但大多数学者留在北平。12月15日,胡适主席离开平溪南下。郑天庭、唐永同、周秉林分管校务。不过,他说:“虽然我远在天边,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北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6)
1949年底,北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马寅初校长
1950年3月,毛泽东同志应北京大学师生的请求,为北京大学题写了校徽。1952年,政府效仿苏联高等教育机构进行院系重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部分文理科教师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成立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与清华大学等学校相关院系组建北京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迁至燕京大学原址。来自北大、清华、燕京大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者齐聚北大,为北大文理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法学系,1956年恢复图书馆学系,1960年恢复政治学系。
1954年,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
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我国核工业体系,北京大学建立了国家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室(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此外,北京大学在中国计算机研究的早期阶段,是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举办计算机课程的大学。据1966年统计,北京大学在校生近9000人。在此期间,北京大学培养的100多名毕业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还取得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一系列科研成果。ETC。1955年第一批22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北京大学在职教师28人,居全国高校之首。
文化传统
精神传统
五四精神——北大精神内核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基础。
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说起勤奋,战争年代的北大学子在炮火硝烟中不断书写。平时,北大人还在图书馆、实验室忙碌;
北京大学食堂学术风墙(李志民题词,现于百年讲堂)
从严谨性来说,文史学科分清学术章节、考究出处,理工科则精益求精、精打细算;
务实的费孝通深入江村进行社会调查,马寅初校长“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的作风依然存在;
在创新方面,北大在不断改革中前行,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进步,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学术精神
思想自由和包容性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包容包容的原则”,在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网罗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人。优秀人才在北京大学工作或任教。蔡元培说:“伟大的学者,是拥有伟大的学校和学校的人……这是思想自由的总原则,也是大学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学校周年纪念日
每年的5月4日是北京大学校庆日。
形象识别
校徽
北京大学的标志是在鲁迅先生的设计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的。标志中央的“北京大学”两个大字充满篆刻韵味,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状如瓦,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标志中部采用铭文,体现包容、饱满、深刻的内涵;外圈简洁明朗,表现出博大、开放、常新的态度。1917年8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请鲁迅先生设计北京大学校徽。校徽中央的“北京大学”四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学校是育人之地。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
西南联大校徽
1950年3月17日,毛主席亲自题写北京大学中文校名。
相关资讯
-
学前教育大学班级简历,学前教育大学班级简历怎么写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大学班级简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大学班级简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前教…
2024-10-12 23:38:09 0
-
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大学有哪些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大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对应大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学前教…
2024-10-12 22:29:47 0
-
教育培训班招聘,教育培训班招聘大学生兼职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培训班招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育培训班招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请问有经验的人士,…
2024-10-11 21:37:38 0
-
江西最好学前教育,江西最好学前教育的大学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西最好学前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江西最好学前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江西有哪些大学…
2024-10-10 08:16:09 0
-
大学教育培训前景好吗,大学教育培训前景好吗知乎详细阅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教育培训前景好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学教育培训前景好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湖北大…
2024-10-09 17:20:48 0